科教动态
校园快讯
文化日历
电机人物
电子校报
微视频
官方微信
-
首批国际商务研究生入驻实习 打造本硕一体化培养新模式今年秋季学期,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2024级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已正式入驻上海虹桥国际进口商品展销有限公司(虹桥品汇)进行实习,与在岗的多名本科生一道,开启了“住企培养”的探索实践。这是继双方共建产学研实践基地以来,校企协同育人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标志着商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迈入了新阶段。过去一年,商学院与虹桥品汇已在案例开发、政策研究、教学创新等方面开展了紧密合作,联合开发的原创教学案例《虹桥品汇:发挥进博会“展品变商品”溢出效应的创新实践之路》已纳入课堂教学,成为联系产业实践的重要案例;围绕进博会经济效应所形成的资政建议获得市级领导批示,为学校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鲜明注脚。7月27日,双方正式签署实习基地挂牌协议,将前期合作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如今,首批研究生与本科生同场住企实习,不仅实现了教学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更形成了本硕联动的一体化“住企培养”新格局。研究生典型岗位实践从“课堂”走向“岗位”在虹桥品汇的住企实习中,2024级国际商务研究生张少静和王钰倩已分别走上招商运营与新媒体运营岗位,直接参
-
近日,2025年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公布,由我校文理学院教师指导的学生团队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2项。具体获奖名单如下:上海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是为进一步激发上海市各高校大学生对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竞争中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综合素质,不断深化上海市各高校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上海市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和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质量,经上海市基础物理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海市物理学会高校物理教学委员会、上海市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赛执委会研究决定举办。学校对本次大赛高度重视,文理学院具体负责统筹安排。
-
2025年8月18日至20日,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的294所高校,总共700多支队伍展开激烈角逐。经过紧张而激烈的比拼,由严屹宏老师、阮观强老师和李洁老师指导的3支队伍,最终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本届赛事中,我校首次有3支队伍闯进全国总决赛,首次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创造了我校历年的最好成绩。在全国总决赛中我校共有来自5个二级学院的8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其中,包括机械学院的2个专业、电子信息学院的1个专业、电气学院的2个专业、材料学院的2个专业、凯劳学院的1个专业。师生们携手克服重重困难,充分展现了我校大学生在实践创新方面的卓越能力
-
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上海赛区)获奖名单。我校学子在本次市赛角逐中勇夺1项金奖、7项银奖、10项铜奖,实现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海赛区)获奖数量、获奖质量的历史性突破。学校高度重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积极开展组织和协调工作,通过赛前动员-过程跟踪-精准培育三维推进模式进行全周期培育。本届大赛自3月份启动以来,组织开展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内选拔赛、“创新创业零距离”系列讲座等活动。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广泛发动和各相关学院积极配合下,共有来自12个二级学院的1800项项目报名参赛,累计参赛学生7596人次,参赛项目数较2024年增长了10%,参赛学生人次较2024年增长12%,均创历史新高。备赛以来,参赛学子经过学院初赛、校内复赛及决赛路演等环节,遴选出了一批优秀项目。对在校内选拔赛胜出的优秀项目团队,学校邀请校外专家进一步对项目开展了专题培训和打磨辅导,为参加市赛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我校将以本届创新大赛为契机,充分总结经验,持续做好比赛组织和项目培育打磨工作,力争在获奖数量、获奖质量上取得新的突破
-
2025年8月11日至15日,被誉为“中国智能制造领域奥林匹克”的第十九届“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机械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刘宇杰、王勇、罗阳同学组成的代表队,在汪烨、钱华、印松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出色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智能制造工程设计与应用类赛项:离散行业运动控制方向、智能制造通识方向(筹)”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和一等奖。“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是中国智能制造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A类学科竞赛,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指导,中国仿真学会和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本届大赛竞争尤为激烈,初赛阶段吸引了来自全国968所高校的10000多支队伍、共计36000余名师生报名参赛。经过层层选拔与激烈角逐,最终仅有927支精英队伍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备赛数月以来,在学院大力支持与指导教师悉心指导下,团队紧扣赛题、攻坚克难,系统地进行了方案论证、软硬件协同调试与系统性能优化,充分展现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卓越的工程素养和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全国总决赛现场,面对复杂
-
8月14日至17日,第二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隆重举行。我校机械学院汪烨、刘俊等两位教师指导,任永航、周涟漪、刘宇杰等三位研究生参与的“线束接插件智能装配集成系统”项目荣获全国一等奖。本次研电赛,我校共有五个项目入围了全国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荣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团队名称作品名称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指导教师学院获奖等级博学笃行队线束接插件智能装配集成系统任永航周涟漪、刘宇杰汪烨、刘俊机械学院一等奖视触智融视触智融 —— 基于多模态感知的全自动充电手易子朕李亮、赵春波王海燕、陈国初电气学院二等奖焊锡艺术家基于并联拓扑的低压中电流无感BLDC驱动系统王奕博潘德伟康小东、左东升电气学院三等奖上海星驰技术团队DeepSeek 驱动的卫星虚实融合智能服务平台付智鑫舒展鸿、许承灏刘博敏、刘伟亮设计与艺术学院三等奖不卷才队基于K-means与粒子滤波的多蓝牙信标定位系统及GUI设计张腾飞刘进进李民政电子信息学院三等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作为国内电子设计领域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顶级赛事,一直以来备受瞩目。本次竞赛共有822
-
10月17日晚,南汇新城镇第三届中外友人文化交流活动以“弦歌不辍,智汇临港”为主题盛大启幕。国际教育党总支国教中心党支部组织师生团队参与活动。本次活动是依托双方共建的“国际教育学院与顶科社区联合育人党员先锋工作室”开展的党建联建活动,学院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通过组织国际学生走进临港、融入社区,以文化为纽带搭建中外民心相通的桥梁。活动现场,上海电机学院国际学生带来精彩表演。俄罗斯留学生基米尔的《喀秋莎》独唱,以深情演绎点燃全场;Yahaya等14名学生团队表演的自创非洲剧目《The Reign of King Mzina》,通过生动的歌舞展现非洲文化魅力。这些节目与非洲情景剧、中国传统美食展示等交相辉映,共同呈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画卷。多名党员教师和学生志愿者全程参与活动服务,协助组织国际学生排练、现场引导和交流互动,既当好文化传播的“践行者”,也做好社区共建的“联络员”。通过面对面的真诚沟通,让尊重差异、包容互鉴的理念深入人心。此次文化节节目的成功表演,是学校党建引领下高校与社区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未来,国际教育学院将继续依托“党员先锋工作室”平台,深
-
2025年10月16日,一场以“简约实干铸铁骨,万吨精神育新人”为主题的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在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万吨水压机车间庄严举行。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第二、第三党支部,联合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管理党支部、锻件分厂党支部,以及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党支部等六个基层党组织,齐聚于此,在“国之重器”的见证下,共同开展了一堂沉浸式作风建设党课,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简约、实干”的核心要义与“万吨重担万人挑”的工业精神深度融入产教融合实践,推动党共建走深走实。一、 实景课堂:于重器之下感悟精神重量活动伊始,全体党员齐聚在始建于1962年的万吨水压机前。这台屹立上海六十三载、为新中国核电与装备制造业发展立下赫赫战功的“钢铁劳模”,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教材。“万吨重担万人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万吨精神”,与中央八项规定所倡导的务实担当、攻坚克难作风一脉相承。通过聆听重器背后设计团队创新采用“电渣焊”技术突破难关的创业故事,党员们深刻感悟到简约务实作风的历史传承与时代价值。二、 实践对话:在一线交流中赋能业务融合在随后的交流研讨环节,各支部代表聚焦“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分享
-
为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对接上海智能制造与先进装备产业的人才需求,凯劳智能制造学院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德企合作资源。10月16日,学院组织学生走进MR中国苏州生产基地开展认知实习,邀请施德兰干燥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来校举办校园招聘宣讲,打通从课堂到车间、从专业学习到职业规划的全过程培养路径。 走进MR中国,一场技术探索与职场启蒙的短暂之旅 在MR苏州培训中心和工厂,学院27名师生近距离探访了高端电能装备技术的发展,感受到了企业的专业深度与暖心温度。 企业代表结合产品,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换向器在电力调节与供电稳定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智能数字化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借助AR设备,同学们“沉浸式”观察设备内部结构,加深了对产品原理与制造流程的理解。 在车间参与精密加工、自动化装配与检测等认知实习的环节,同学们实地感受了“德国标准”下的严谨工艺与质量管理。随后的交流中,企业代表以及入职MR中国的校友代表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职业与未来”的分享,鼓励同学们找准专业与行业的结合点,在能源装备领域的制造、研发、供应链等多方向实现职业发展。 施德兰“职等你来”,企业宣讲会顺
-
10月16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彬带队对航空学院开展专题调研指导,校纪监综合办公室、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及航空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共同参会。刘彬书记认真听取学院工作汇报,全面了解学院当前发展状况和未来规划。与会人员围绕学生培养、教学改革、产教融合等关键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航空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推出学业导师小组精准帮扶机制,并组建航模队、考研小组等学生团队,以“组织化”模式优化学风建设。教学改革上推行项目化、案例化、工程化、竞赛化的“四化教育”模式,同时积极推进大飞机园企业现场授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并针对航空宇航等学科发展需求,实施差异化人才引进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刘彬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制度创新是激发学院内生动力的关键,要勇于突破传统模式,系统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管理机制等多维度改革创新。将创新理念深度融入学科布局优化与科研组织模式改革中,建立灵活的资源调配与激励评价体系,让创新成为学院发展的鲜明标识。进一步要求,创新必须落地见效,聚焦航空宇航等优势学科,坚持“错位竞争、特色发展”导向,积极探索融合新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
10月17日下午,机关党委集中主题党日活动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活动以专题微党课形式深入学习学校综合改革方案的核心要义与战略部署。机关党委各支部全体党员参加学习。活动由机关党委书记吕小亮同志主持。本次主题党日活动邀请学校发展规划处处长刘智英作题为“产业聚力 改革赋能 打造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新高地”的专题报告。报告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与高等教育发展大势,从“改革背景、改革思路、改革目标、改革内容”四个维度,对学校综合改革方案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入的解读。全面带领机关全体党员深刻理解并主动融入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准确把握学校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战略方向、核心任务与实施路径,为后续协同推进学校各项改革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吕小亮在学习活动中强调,当前学校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机遇期,深化综合改革是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他要求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一要抓住历史机遇。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改革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二要强化协同发力。主动担当,立足机关管理服务职责,加强跨部门协同联动,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三要共享发展成果。继续深化抓实各项改革工作,将改革方
-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要求,进一步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2025年10月16日下午,材料学院召开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专业职业能力专家咨询会”。会议伊始,材料学院院长李荣斌就学院发展现状、学科建设成果及人才培养总体情况向与会专家作了简要介绍。随后,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各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背景、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安排及能力目标导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在专家咨询环节,来自上海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上海临港产业大学、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核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电站辅机厂有限公司、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的专家踊跃发言,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优化、校企合作机制、学生职业能力塑造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材料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紧跟产业发展趋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同时,他们也从企业用人需求、行业技术发展、职业能力结构等角度提出了宝贵建议,为学院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了重要参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