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推进会暨上海电机学院2025年产教融合大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25-11-24 发布者:潘帅豪 来源:党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新闻办公室) 浏览次数:10


11月21日,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推进会暨上海电机学院2025年产教融合大会在我校临港校区举行。大会聚焦“产教协同、融合赋能”,来自政府、16所高校及70余家企业的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协同育人新路径。



上海电机学院院长龚思怡致辞,系统阐述了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六大战略举措,为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描绘新路径。龚思怡指出,面向“十五五”,学校将着力推动产教融合从“服务配合”转向“战略支撑”。一是进一步激活政校企协同新动能。强化政校企协同,优化工作机制,完善内部治理与数字赋能,形成内外联动的制度保障;二是进一步重构学科专业战略布局。构建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快速响应机制、产业需求调研长效机制,实现教育供给与产业升级良性循环;三是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范式路径。推行“四选”培养模式,通过模块化课程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同步迭代;四是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系统工程。构建“四段式”实践教学体系,将“大思政课”融入实践育人体系,打造一批兼具“企业实际应用场景+校企共建实验教学场景+职业能力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合型大工程实践育人平台;五是进一步畅通科技攻关转化链条。共建科研平台与中试基地,拓宽“企业出题、校企共答”的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新通道;六是进一步锻造产教融合精锐团队。创新产业需求引才机制,构建多层次产业师资队伍,创新评价激励体系,促进校企人才双向流动。



会上,临港新片区高校产教融合微专业、微课程启动。2025年秋季学期起,依托市教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等联合设立在上海电机学院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办公室联合区域各高校,首批推出5个产教融合“微专业”和10门产教融合“微课程”,紧密对接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制造等临港重点产业领域,由区域内高校联合企业共同设计,采用“周五晚间+周末”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小而精”“实而新”的课程体系,缩短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距离。



《临港新片区高校产教融合资源手册(2025年)》正式发布。该手册整合16所在地办学高校及科创平台的资源,成为临港产教融合的“全景图谱”与“对接指南”。目前,共收录了171个核心科研平台、50个协同育人平台、666台共享设备、78处实训实习基地、383门面向在职员工学历提升与专业技术培训课程以及163支重点产业领域的科研团队的资源信息。该手册将推动产教融合从“点对点合作”迈向“网络化协同”,从“项目化推进”升级为“生态化运营”,助力高校科研能力与企业发展需求深度耦合。



我校与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共建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共育卓越现场工程师、共建“航天设备人因与交互实验室”、共建党群服务阵地等方面开展扎实合作。



我校与长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精益管理、员工教育培训和毕业生实习招聘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我校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华虹集团、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伟创力智能设备制造(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异步电机科技有限公司代表签约启动定制化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合作项目。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鞠鹏飞、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行本教育组组长张志清、我校材料学院院长李荣斌,围绕校企合作、高水平科创平台、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链路与电机实践等内容进行交流发言。



我校与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共建“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院”,与上海铭蓝燃机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零碳动力系统研究院”,在上海电气风电集团工研院、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司南半导体超级孵化器等3家企业挂牌“工程师技术中心”,推动研究生“住企培养”模式制度化。10家具有深厚产业底蕴和红色基因的单位被授牌“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基地”。10家企业被授牌“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改处副处长庄青松、上海市创业基金会秘书长倪奕松、临港产教融合促进中心理事长韩国华共同启动“临港青年科创基金”。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按照1:1比例共同出资,联合设立首期规模为2000万元的“临港青年科创基金”。基金将专项用于支持40周岁以下、在临港开展科技类创业的青年人才。基金将延续“天使基金”的成熟模式,包括债权、股权及公益性资助,单个项目最高可达50万元,为青年创业提供全链条支撑。



上海扬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卓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永环摩擦材料有限公司、上海诺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向上海电机学院产教融合发展基金捐赠,为学校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我校党委书记鲁雄刚表示,本次大会是上海电机学院深化综合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助推临港新片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的务实行动,也是政府-企业-高校共同发力,推动人才与产业精准对接的重要平台。他强调,立足办学定位,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深化综合改革,才能有效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结构,进一步凸显产教融合办学特色,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兄弟高校深化政策协同性,凝聚育人合力;围绕“重服务 强贡献”,不断优化高校服务精准度,拓展融合广度,拓宽发展空间,不断赋予产教融合发展的新内涵、新范式、新动能,努力打造“最开放、最临港、最产教融合”的电机品牌。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副主任苗挺在讲话中表示,产教融合是临港打造国家试点核心示范区的关键支撑,未来将强化政策协同,构建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临港范式”。要深化协同育人,构建校企共生人才培养新生态,支持校企合作走深走实,支持“订单班”等多元化育人模式,推动课程内容以职业标准进行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深度融合。进一步支持学生就业创业,持续扩大实习实践基地的规模,持续增大大学生实习基地数量,推动更多学生在临港企业实习,全面落实人才保障政策,推动大学生实习补贴、住房补贴、购房补贴等全周期保障措施落实落细。(供稿:对外联络处)


最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