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系统总结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与资助工作,全面部署和启动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任务,凝心聚力备申报、协同创新谋发展,营造积极进取的科研氛围,学校于2025年11月7日上午在图书馆112会议室成功召开了“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申报交流会暨2026年度国家自科基金申报启动会”。会议由副院长杨俊杰主持,校党委书记鲁雄刚出席会议并讲话。相关学院领导、教师代表、青年博士联谊会代表,以及人力资源处、科技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科技处处长李靖超就我校 2025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与资助工作开展情况作全面通报,系统梳理了本年度基金申报规模、立项数量、资助领域分布等核心数据,深入总结了工作推进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精准剖析了当前存在的短板与不足,为学校下一阶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和科学的形势研判。


在经验分享环节,会议特邀上海理工大学智慧城市交通研究院院长赵靖教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专题分享。赵靖教授结合自身深厚的申报实践与评审经验,围绕选题立意、科学问题凝练、研究方案设计、创新点挖掘及申请书撰写技巧等核心维度,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入浅出的专业解读,为在场教师提供了极具针对性与实操性的参考指引。随后,我校电子信息学院励雪巍博士以青年教师视角,分享了个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实践体会与成长感悟。他重点围绕如何依托自身研究基础找准申报切入点、精心构思论证逻辑、扎实做好申报准备等关键环节,详细讲述了心路历程与实践经验。其真诚务实、细致入微的分享,引发了与会教师的广泛共鸣与深度思考。

党委书记鲁雄刚作总结讲话。他立足学校发展全局与科研工作实际,为我校 2026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精准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他强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提升学校基础研究水平、助力学科高质量发展、赋能教师成长成才的关键支撑。面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基金申报工作亟需强化精准辅导与全方位支持,更需要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协同攻坚。
针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基金申报质量与成效,鲁雄刚重点强调了以下三点:一是坚持技巧与实力并重,推动数量与质量双升。广大教师务必深耕科研领域,锤炼过硬科研内功,筑牢学术创新根基,同时精益求精打磨申报书撰写质量,以专业范式精准阐释研究价值,讲好科学故事。学校层面需统筹推进,既要广泛动员、鼓励符合条件的教师积极参与申报,持续扩大申报覆盖面;更要聚焦重点学科、优势领域及关键研究方向,强化精准培育与靶向打磨,通过系统性支持与专业化指导,全力推动基金申报立项工作在数量与质量上实现双重突破、协同提升。二是紧扣国家战略与学校发展,凸显研究价值与时代意义。选题必须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围绕 “制造强国”“智能制造” 等核心战略方向,深度契合学校发展定位与学科整体布局,实现个人研究方向与学校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广大科研人员要主动深入企业一线,精准发掘产业实践中的工程技术难题,进而凝练升华为具有核心学术价值的科学问题,着力从国民经济主战场与产业实际需求中,提炼兼具理论创新性与应用可行性的研究课题,切实彰显科研工作服务国家战略、赋能产业发展、支撑学校建设的核心价值。三是重视评审意见吸收,以持续改进追求卓越。全体申报人员须高度重视评审专家反馈的意见建议,系统研读、充分吸纳,将其作为修改完善申报书、深化研究方向、优化研究方案的重要依据,以评审意见为重要指引,引导广大教师坚守学术初心、深耕研究领域,稳步夯实学术根基、扎实推进研究工作,着力产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高质量科研成果。
本次启动会的召开,正式吹响我校 2026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攻坚号角。会议通过政策深度解读、申报经验分享与靶向动员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共识、明确攻坚目标、凝聚奋进力量,极大激发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申报热情与攻坚信心,为我校下一阶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的高效推进筑牢坚实根基。(供稿:科技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