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主题党日活动暨全体教师学习会

发布时间:2025-11-04 发布者:肖晔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次数:10

10月3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在文理楼228会议室举行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融入思政课集体备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活动。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范冬姣主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宋洁老师以《治国理政新成果,读懂第五卷》为题,从三个方面为全体老师进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导读。首先,整体把握全书概况,选篇逻辑呈现全面与重点相统一,理论演进体现为连续与创新的统一;第二,全书体现了两个大局交汇的新方位,围绕建成现代化强国的中心任务,提出四大时代课题;第三,本卷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大规律的新认识。此外,宋洁老师还分享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方法论:贯通学、对照学、转化学。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马秀春老师工作室”挂牌仪式,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炳辉为工作室揭牌,进一步推进学院育人工作。马秀春老师结合育人工作分享了对自我成长理念的探索、实践与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炳辉在集体备课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要学习“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的精神,加强党性教育,勇担重任。学院要继续加强与兄弟院校等校外单位的交流合作,加强学院的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学院的影响力。

活动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范冬姣进一步强调了全体教师要继续深入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老师们可以结合学习体会和专业背景,凝练宣讲主题,后续将持续开展教师宣讲活动。同时她指出:1、要坚持理论武装先行,做到入脑入心。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作为有机整体,贯通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五卷,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2、要坚持立德树人主线,做到学以致用。把深入学习全会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深刻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任务,落实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3.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马院高质量发展。要把全面贯彻落实全会《建议》部署与三年行动计划相衔接,“一盘棋”统筹谋划学院“十五五”时期各项发展工作。当前要做好年终冲刺和“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规划工作,锐意改革创新,推动马院“大思政课”建设和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各项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 孙秀丽)


各教研室教师代表交流:

张旭老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份引领2026-2030年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式揭晓。十五五规划的核心价值之一在于它系统谋划了如何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来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分步骤有策略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么,如果学生问起,到底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作为思政课教师,心中一定要准备好一份既易懂又精确的答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就给出了一份标准答案。新质生产力,就是由革命性技术(如AI、新能源)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它依靠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升级,核心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本质是绿色、可持续的先进生产力。

邵长鹏老师: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与我们的理论研究相结合,与思政课建设相结合,把权威文本转化为“可研究、可教学、可落实”的问题清单,聚焦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美丽中国与绿色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与法治这几个专题做些准备,把党的创新理论及时融入思政课堂。

苗磊老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重要指引。未来十年是中国全面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十年,第五卷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论述为我们认识这一重要事业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与西方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另外,关于文化思想的相关论述为我们认识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重要途径,文化强国建设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 ,对此要坚持“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赵丽端老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结晶,不仅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更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更为强大的真理力量。作为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的权威著作,我们不仅要深刻学习领会其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更要将其充分融入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张文琴老师:宋洁老师在讲座中提到《治国理政第五卷》回应了一个新的时代课题:“建设什么样的新世界,如何建设新世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今年 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会议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这与此前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一道,构成了面向全球的四大倡议,展现了“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中国担当。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和研究中,我们不仅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还要讲清楚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入学习和阐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中国成就,阐发中国道路、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故事,坚定学生的“四个自信”。


最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