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一场以“简约实干铸铁骨,万吨精神育新人”为主题的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在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万吨水压机车间庄严举行。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第二、第三党支部,联合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管理党支部、锻件分厂党支部,以及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党支部等六个基层党组织,齐聚于此,在“国之重器”的见证下,共同开展了一堂沉浸式作风建设党课,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简约、实干”的核心要义与“万吨重担万人挑”的工业精神深度融入产教融合实践,推动党建共建走深走实。
实景课堂:于重器之下感悟精神重量
活动伊始,全体党员齐聚在始建于1962年的万吨水压机前。这台屹立上海六十三载、为新中国核电与装备制造业发展立下赫赫战功的“钢铁劳模”,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教材。“万吨重担万人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万吨精神”,与中央八项规定所倡导的务实担当、攻坚克难作风一脉相承。通过聆听重器背后设计团队创新采用“电渣焊”技术突破难关的创业故事,党员们深刻感悟到简约务实作风的历史传承与时代价值。
实践对话:在一线交流中赋能业务融合
在随后的交流研讨环节,各支部代表聚焦“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分享了实践经验。上重铸锻有限公司管理党支部魏雪晴书记介绍了支部以“挂图作战”为抓手,在重大项目交付、成本控制等领域成立党员突击队的创新做法。她表示:“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党支部书记胡晓青指出共建对深化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意义;锻件分厂党支部书记马明方则分享了支部建设在生产一线、通过党员责任区保障重点任务完成的经验。各方一致认为,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
实境育人:在车间课堂里锻造时代新人
本次走进上重铸锻,是高职学院“红色工业文化寻访团”的第九次行动。学生记者与锻件分厂技术骨干杨观强的现场对话,是校企协同育人生动实践的缩影。一位学生党员感慨:“每一次深入车间聆听工匠故事,都比课堂学习更加深刻。‘工匠精神’从抽象概念变成了具体行动。”高职学院党总支第二党支部书记张静对此深有感触:“学生党员的培养正如锻件成型,不仅需要理论‘加热’,更需要一线‘锻压’与‘塑形’。”
融合共进:以共建机制推动协同发展
活动最后,高职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张书娟作总结发言。她回顾了自今年四月签署共建协议以来,双方在“组织联建、资源联享、人才联育、发展联促”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并指出本次六支部联合活动是“高质量党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诠释。面向未来,她提出两点期望:一是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依托职业本科新专业建设,共同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二是加强思政联动,打造“红色育人课堂”,传承工匠精神与红色基因,最终实现“联资源、合人心、促发展”的共建目标。
此次联合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现场教学+互动研讨”的模式,成功构建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党建共建新格局。各方一致同意将深化“常态化共建协作体系”,通过定期互访、项目共研等方式,切实把党建共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和发展优势,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制造强国战略贡x献基层智慧与力量。
实干致远:构建长效合作新机制
此次共建通过“现场教学+互动研讨”模式,构建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新格局。各方一致认为要将“常态化共建协作体系”持续深化,通过定期互访、项目共研等方式,将党建共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和发展优势。六支部联合共建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探索出新路径,为制造强国战略贡献基层智慧。(供稿:高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