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加大海内外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优秀青年学者间的学术创新与交流合作,我校于9月25日举行第四届“月河”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吸引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齐聚月河之畔,通过主论坛和分论坛的学术交流活动,搭建起跨学科、国际化的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上海电机学院院长龚思怡、副院长杨俊杰,二级学院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以及40余名来自海内外的青年学者出席论坛。主论坛由杨俊杰主持。
龚思怡院长围绕学校概况、发展思路及综合改革、教师成长路径三方面展开详细介绍。她强调,上海电机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与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同频共振,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扎根临港新片区,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飞机、新能源等产业,迎接建设教育强国为应用型高校带来的发展机遇。学校将持续坚持高质量发展,实施“三大战略”“五大任务”,开展“五大提升计划”,做好教育部及上海市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答卷。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优秀青年人才,我们为各级各类人才打造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多元赛道,鼓励青年教师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把学术追求与产业价值共振。学校还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青年人才培育体系,搭建好青年成长成才的平台。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于楠教授做主题报告。作为行业内的知名专家,于楠教授围绕精密仪器技术的最新进展、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作了全面阐述和深入剖析。报告内容严谨详实,深入浅出,与会青年学者纷纷表示,特邀报告内容极具前瞻性,信息丰富,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在已入职人才代表发言环节,电气学院的丁东博士和电子信息学院的励雪巍博士分享了他们在上海电机学院的成长经历和感悟。他们自入职以来,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迅速成为学院的中坚力量,分别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并荣获了多项人才荣誉。丁东博士表示,学校的多元支持政策和宽松的科研氛围为他的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励雪巍博士则分享了他在入职后感受到的学校制度灵活和工作支持有力,为他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
人力资源处进行了全面的人才政策专项讲解,详细介绍了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人才发展支持政策以及福利待遇。学校为引进人才提供丰厚的补贴,可根据人才意愿设置为房贴或科研启动经费。同时,学校还设立了“明德学者”计划等多个人才发展支持项目,为青年学者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学校还注重为青年教师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为青年教师提供广阔的晋升空间。在福利待遇方面,学校不仅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还提供各方面业务服务,加强对人才的全方位关怀和支持,让青年教师能够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下午,7个分论坛同时举办,分论坛由各二级学院承办,分别为电气工程分论坛、机械工程分论坛、材料科学分论坛、电子信息分论坛、航空航天分论坛、设计艺术分论坛、经济管理分论坛。各分论坛通过专题报告、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为青年学者提供了深度交流的机会和平台。会场氛围融洽,讨论热烈。
“月河”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已成为上海电机学院引才聚才的重要品牌。本次论坛学科覆盖范围广、国际化程度高,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对全球优秀学者的吸引力。未来,上海电机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理念,广纳贤才、推动学科交叉与创新,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在这里,您将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双重飞跃。我们诚挚邀请更多有志于教育科研事业的青年才俊加入上海电机学院,共绘蓝图、共创辉煌未来!(供稿:人力资源处、高层次人才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