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师生走进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实地参观运载火箭总装车间,开展第三期“王曙群航天人才订单班”遴选及寻访红色工业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既是学院与航天龙头企业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实践,也是培养新时代航天工匠的创新探索。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航天特级技师王曙群命名的订单班,两年内已有50余名学员通过考核顺利入职,开创了高职院校与航天企业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模式。
大国重器零距离,航天精神薪火传
在总装车间,师生们近距离观摩了运载火箭核心部件的精密装配过程。车间内,技术工人们正全神贯注地进行箭体对接、管路敷设等关键工序,每一个动作都体现着航天人特有的“严慎细实”工作作风。航天产品对装配精度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具备毫米级的精度把控能力,这正是订单班重点培养的核心技能。在精密仪器装配车间,师生们聆听了资深航天技师分享的成长故事。“三十年来,见证了无数航天人将毕生精力奉献给这项事业。把看似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航天工匠的不简单。
产教融合新模式,精准培育航天匠
面对航天装备制造领域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现状,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创新构建“三维五匠”培养体系。订单班采用“1+1”分段培养模式,前一学年在校学习专业基础,后一学年进入企业实践,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本次参加遴选的40名学生来自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等专业。选拔不仅考核专业能力,更注重学生的工匠潜质。最。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航天特级技师王曙群命名的订单班,两年内已有50余名学员通过考核顺利入职,开创了高职院校与航天企业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模式。
订单培养结硕果,航天事业添新军
在超过十年的合作中,高职学院超过300名毕业生扎根航天事业,自2023年首期订单班开办以来,已有两批共计52名毕业生进入上海航天工作,留用率达9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据统计,订单班毕业生一年内岗位胜任率达92%,部分优秀学员已参与国家重点型号任务。
本次活动播撒下一颗颗航天梦想的种子,让“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在电机学子心中生根发芽。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创新,构建更加紧密的校企命运共同体,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持续输送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能扎实、工匠精神突出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春力量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绽放光彩。(供稿:高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