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经常会提出问题,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没有在小说中出现,它更多的是让大家一起发现”。
4月22日,由上海电机学院图书馆与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携手主办的“名家讲坛”邀请到了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薛舒来校开讲“小说诞生记”,和广大师生分享一部小说从灵感开始,到最终成文需要经历的过程和蜕变。
“什么是小说?”报告现场,薛舒从国内外小说的起源谈起,以小说的诞生过程为主线,从想象力、观察力、故事能力、语言力、情感表达力、情怀等多个角度出发,同时结合个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分享了自己对于小说创作的认识和思考。
“什么是想象力?”卡夫卡的《变形记》就是突出例子,“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天马行空的想象和黑色幽默的荒诞,令人印象深刻。
“什么是好的语言?”她援引作家王安忆经常说的一句话:“写小说就好比织毛衣,语言就是这个毛线的质地,独特的、辨识度高的、精致的才是好的语言。”
讲座结尾,薛舒引用了作家史铁生与广大文学爱好者共勉——“小说的任务是发现困境,解决困境和总结真理的荣誉不属于我们”。
薛舒,著名作家,《萌芽》杂志社社长,作品发表于《收获》《人民文学》《十月》《北京文学》《上海文学》等刊物。曾获《人民文学》奖、《中国作家》奖、《上海文学》奖等各类文学奖项。出版有小说集《寻找雅葛布》《天亮就走人》《婚纱照》《香鼻头》《成人记》等,长篇小说《残镇》,《问鬼》,长篇非虚构《远去的人》等,部分小说被译为英文、波兰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发表或出版。
本次“名家讲坛”是2025年“阅电机·悦共读”系列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本年度,图书馆还将陆续举办多场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与广大师生读者共享阅读之美、共筑“书香校园”。(供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