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由通识教育中心、教务处主办的月河通识讲堂《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学镜像》在临港校区B401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朱骅教授,其长期致力于跨学科研究,涵盖了世界海洋文学、中美跨国书写、赛珍珠研究、上海研究、后殖民批评、离散与跨国主义理论等方面。本次讲座由文理学院副院长、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吉文斌主持。
讲座伊始,朱骅教授以“何为海上丝绸之路”为切入点,将同学们带入了那个波澜壮阔的航海时代。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不仅促进了经济贸易的繁荣,更在文化交流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文学,就像是一面镜子,真实生动地映照出这条古老航道上的点点滴滴。
朱骅教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网络、“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命运共同体、“海上丝绸之路”的提法等部分介绍了中国视角下的“海上丝绸之路”,并指出这条海上通道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并通过对中西方大量文学作品的解读,如《一千零一夜》《辛巴达的航海》《初刻拍案惊奇》《镜花缘》等,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在文学中的丰富镜像。从古代航海家的航海日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间传说、诗歌、小说,每一部作品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脉络。在世界海洋文学中,我们看到了船员在茫茫大海上的冒险与探索,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好奇,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远方的向往,这些情感在文学作品中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朱教授向同学们推荐了《道里邦国志》《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顺风相送》《西洋番国志》等著作。
朱骅教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复杂的学术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学生们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领略了各国的文学风貌和文化魅力。现场气氛热烈,不时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朱骅教授都一一耐心解答。这场讲座从文学的角度感受到了这条古老航道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其跨学科研究视角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文化之窗,让学生们体会到了“海上丝绸之路”在文学镜像中的无限魅力。(供稿:文理学院 王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