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产业创新推进新质生产力”高峰论坛暨2024(首届)“同创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临港新片区线下预选赛在我校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4-09-26 发布者:潘帅豪 来源:工业技术中心(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浏览次数:155

由上海电机学院中国创造学会共同主办,中国创造学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电机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共同承办的“AI赋能产业创新推进新质生产力高峰论坛暨2024(首届)同创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临港新片区线下预选赛,于919日在我校临港校区成功举行。


 

919日上午,“AI赋能产业创新推进新质生产力高峰论坛在我校临港校区小剧场举行,来自高校、企业、科研单位、社团组织、投资机构等的200余位代表莅临。


 

中国创造学会理事长徐建平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科技赋能产业创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任务。他指出AI引领科技创新并赋能百行千业,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紧迫任务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为我国产业创新贡献智慧与力量。


 

上海电机学院党委副书记朱洪春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推动产业的关键力量,本次同创杯大赛是临港新片区的科技交流机会和良好平台,有利于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上海市经信委综合规划处处长赵广君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上海市2023-2025年关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重要产业政策,表明政府对人工智能创新的高度重视和引领。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陈海涛老师作了关于临港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政策的宣介,凸显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和落地应用发展的引导和大力支持。承办单位代表、中国创造学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李颉在致辞中,希望大会组织者有更强使命感和责任组织产学研多方合作,为产业赋能贡献力量。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创造学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李颉了题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融合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阐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三大前沿技术的融合趋势,分析了融合后在数据处理、智能决策、安全保障等方面为数字经济带来的强大动力从产业创新、政策、人才培养等多角度,为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同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春教授作了题为《低空经济与智能技术协同驱动的新质发展》的报告,他谈到低空经济在全球范围发展势头强劲,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并就其智能技术进行了具体阐述。报告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竞争力、培育新动能以及对智能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


 

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法人兼秘书长、同济大学电信学院汪镭教授作了题为《网络平台及人工智能产业环境下的价值剩余模式提升》的报告,深入研究了在AI科创背景下价值剩余模式的变革与提升创新性地提出人工智能从自然现象中汲取灵感,为AI技术发展提供新思路AI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和重要建议。


 

上海市思维科学研究会会长王晓峰教授作了题为《生物自我的演化与AI的自主性》的报告,从理论和技术紧密结合的角度,为高等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院长蔡骋教授作了题为《人机协作与人机共融》的报告,结合相关操作场景的案例,深入研究更加智能的人工交互任务,对智能制造产业的科技创新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上海临港同济大学智慧科技研究院总工、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郝若辰博士作了题为《以AI驱动的新质生产力赋能智慧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结合临港产业规划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919日下午,2024(首届)同创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临港新片区线下预选赛在滴水·科创驿站上海电机学院分站ie Center举行。

本次预选赛开通了学生赛道,吸引了来自临港新片区5所高校的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共计35个创新创业项目同场竞技。大学生们凭借着敏锐洞察力和无限创造力,将人工智能技术巧妙地融入到各领域的创新项目中。充分展示了年轻一代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比赛现场气氛热烈,选手们通过精彩的路演,向评委和观众们展示了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和商业价值。评委们从专业角度对每个项目进行了深入的提问和点评,为选手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评委风貌、评审现场


 

 

路演风采、答辩现场



 

  

颁奖现场


经过四小时激烈角逐,本次预选赛最终评选出22名获奖者。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种苗奖8名。大赛规定,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将参加10月份在同济大学举办的同创杯大赛总决赛。

同创杯大赛的学生赛道,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比赛不仅激发了大学生们的创新创业热情,也为推动临港新片区人工智能双创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未来,这些充满激情和创意的大学生们将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供稿: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最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