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机学院扎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有效提升育人成效

发布时间:2024-03-18 发布者:潘帅豪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259

20193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3.18座谈会五周年之际,上海电机学院党委书记鲁雄刚带队赴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及马院发展工作,同与会教师就如何高质量上好思想政治课、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了座谈交流。

2018年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立足学校实际和行业特色,在组织领导、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社会实践等方面多维发力,积极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举全校之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共同奏响育人“大合唱”。

加强组织领导,把牢“方向舵”。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学校党委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学校先后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课程思政工作小组、三全育人领导小组等,出台《上海电机学院德育建设规划》《上海电机学院“三全育人”实施方案》《上海电机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等文件,对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全方位规划、制度化安排。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定期召开专题思政课工作会议,牵头部署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等,努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建立校领导“三带头”机制(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推动思政课建设。完善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相关制度,推进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着力构建多层次、协同联动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发挥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作用,构建“三双四共五对接”为特点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共同绘制育人“同心圈”。

强化课程建设,守牢“主阵地”。学校贯彻落实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要求,系统打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核心的新时代思政课必修课课程群,开设《习近平教育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模块,开设《中国装备》《中国制慧》等“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程,着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必修+选修”课程体系。



围绕“开门办思政”、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大思政课”建设等专题开展学术会议研讨,邀请全国知名学者及兄弟院校教师共同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学校实施思政指导员制度,让思政课教师参与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鼓励思政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联合共建思政课程,进一步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近年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上海高校思政课“金课”1门、上海市重点课程2门,获得上海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教学改革试点项目1项、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比武二等奖2项、上海市青年教学法比赛优胜奖2项,与其他高校联合申报成为上海市首批“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单位。

抓好教师队伍,建强“主力军”。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持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选拔、培育、考核等各环节各方面深化改革,着力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和实施细则,实施更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政策,特别是着力加大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推进传、帮、带,建立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拔尖教师”的培养机制。强化教师培训,把教学能力、育德意识、科学研究等培养纳入教师能力提升培训体系,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师资培训、新进教师培训、骨干教师研修、集体备课教研等,着力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体系与机制,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



坚持实践创新,善用“大课堂”。学校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实施产教融合“大思政课”课程改革,强化课程建设全过程校企深度合作,聘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技术骨干、优秀校友和各行各业精英参与“大思政课”建设。学校紧紧围绕卓越的现场工程师培养目标,立足临港新片区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深度对接临港集团、上海电气、振华重工等知名企业,通过带领学生深入车间一线,实现企业现场授课,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端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的心路历程和“大国工匠”支撑作用,引导学生认同“劳动光荣”,内化“劳模精神”,培养“工匠精神”。



此外,充分借助上海红色资源极其丰富的优势,与浦东新区红色泥城主题馆合作共建“大思政课”教学基地,“学史明志”学生理论宣讲团以兼职讲解员身份讲解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打造“党建+红色文化育人”特色品牌。带领学生赴浙江瑞安、湖北武汉、襄阳和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 70  70 路——‘行走的大思政课’社会实践”,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鲜活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体系,并建成上海高校首家“三线精神”主题展示馆。(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最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