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思怡院长在上海电机学院建校70周年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主旨讲话

发布时间:2023-10-06 发布者:潘帅豪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1213

自强不息志向卓越   继往开来共谱华章

走好建设全国示范应用技术大学创新之路

——在上海电机学院建校70周年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主旨讲话

院长  龚思怡

2023106日)


尊敬的陈金山常委、解冬副市长,

尊敬的刘云耕主任、宋仪侨副主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黄浦江畔,弦歌不辍七十载;

东海之滨,兰桂桃李聚鸿归。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74岁华诞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上海电机学院建校70周年,共同回顾学校不懈奋斗的峥嵘历史,共同展望建设全国示范应用技术大学的宏伟蓝图。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莅临大会的各位来宾、广大校友送上最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一代代辛勤奋斗的电机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亲切的节日问候!

七十载栉风沐雨,七十载薪火相传。上海电机学院在新中国的朝阳中应运而生,在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中创新发展,在新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繁荣勃兴,走出了一条地方应用型高校产教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道路。

——因产而生,开启自强不息创业之路。1953年,第一机械工业部为培养产业人才创办“上海电器制造学校”,学校大力开展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办学试验,刘少奇同志亲笔题词“教学生产并重,学校工厂合一”肯定办学特色,“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蔡德泰教学法引起广泛关注。老一代电机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筑牢了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础。

——随产而进,开拓技术教育奋进之路。1978年,学校艰难复校;1985年,领衔试办五年制技术专科;2002年,与机电工业学校、机电职大三校合并,成为“全国高职高专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上海电机学院;2011年,临港主校区正式启用,获批“服务国家特需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学校紧随产业所需,不断开拓进取,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城市建设和装备制造产业培养了大批活跃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成为“现场工程师成长摇篮”。

——偕产而兴,开创高质量发展启航之路。进入新时代,学校勇担建设教育强国的初心使命,事业发展开启新篇章。规划引领新格局,学校党代会确立“两步走”发展目标,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三大发展战略,构建临港、闵行两校区协同发展新格局,校园三期建设即将完成。立德树人结硕果,凝练“三双四共五对接”育人模式,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一流课程实现新突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生在各类科创大赛上屡获大奖科技创新攀高峰,与企业共建研究平台,攻克新型盘式无铁芯电机的设计和制造难题,研发“华龙一号”核电核岛主设备关键大锻件,功能材料团队在顶级期刊《Science》发表研究成果。队伍建设谱新篇,与头部企业共引共享高水平人才,用人机制和评价体系不断创新,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涌现了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水平教师。对外交流显特色,获批中德合作办学机构,参与建设孔子学院,成立德国研究中心,聚焦对德合作谋篇布局。服务社会提能级,深度对接临港新片区和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校办企业昂电电机产值连续五年超亿元,为支撑区域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70年来,电机师生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在扎根中国大地建设地方应用技术大学的生动实践中,积淀出了“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锻造出了“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凝练出了“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这些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穿越风雨、初心弥坚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披荆斩棘、勇毅前行的不竭动力,始终激励电机人奋进不怠、阔步向前。

七秩求索,电机人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们的立校之本。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社会精英、行业翘楚和产业匠才。从火红年代的三线建设者到新时代投身一线的有志青年,无数电机人在祖国大地播洒汗水、奉献青春,用拼搏实干践行“电机担当”

七秩求索,电机人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立足地方、主动发展是我们的治校之法。我们坚守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把融入地方、服务产业作为发展主线,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和应用型学科特色,在服务中求生存,在贡献中求发展,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主动服务地方建设中展现“电机作为”

七秩求索,电机人始终坚持抢抓发展机遇,开放办学、产教融合是我们的强校之路。我们始终植根行业、融入产业,推动构建开放办学新机制,将产业发展要素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链条紧密融合、与高端装备制造与服务学科群相互促进,清晰勾勒产教融合发展“全景图”,优质资源加速集聚,在校地融合发展中彰显“电机力量”

七秩求索,电机人始终坚持弘扬大学精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是我们的兴校之源。我们始终秉持发奋图强、勇攀高峰,不论是艰难创业时的百折不挠还是办学探索中的勇毅改革,学校精神早已内化为全体电机人传承永续的精神内核和引以为豪的精神坐标,激励我们保持忧患意识,发扬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电机精神”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抚今追昔,我们始终铭记教育部、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的坚强领导和悉心指导;衷心感谢所在地方政府、合作企事业单位、兄弟高校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帮助;永远感恩广大电机师生的无私奉献和美好祝愿!在此,让我们缅怀每一位创业立校的前辈先贤,致敬每一位接续奋斗的师生校友,也让我们再次用发自内心的掌声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海内外校友和全体师生员工表达最衷心、最诚挚的感激之情!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回望七十年奋斗历程,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新时代波澜宏图,我们初心如磐。奋进新征程,我们更需要汇聚全体电机人的力量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将电机梦融入中国梦,将电机发展融入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坚定不移地把党中央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在上海电机学院落到实处,朝着建设全国示范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面向未来,我们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定应用型办学定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教育强国战略部署,主动对接国家、上海和临港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主动迎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挑战,坚定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坚持产教融合特色发展道路,坚守 “最开放、最临港、最产教融合”的电机品牌。

面向未来,我们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聚力培养“卓越现场工程师”。主动对接上海“3+6”产业体系和临港新片区“4+2+2”前沿产业集群发展要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稳步扩大办学规模,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加快建设具有电机特色、领先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培养大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基础知识扎实、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协作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扎根生产一线的卓越工程师队伍。

面向未来,我们将聚焦打造“立教之本”,引育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大学科领军人才和高水平技术创新团队的引育力度,完善青年教师引进和培育机制,主动开放、广纳人才,引育并举、多元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一支与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相适应的、产教融合科教融通的高质量双师型队伍。

面向未来,我们将矢志服务“战略需求”,着力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围绕区域前沿产业集群,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与行业企业协同共建创新平台,推动在先进电机、航空制造、激光探测、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标志性成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高质量的电机贡献。

面向未来,我们将传承创新“精神根脉”,厚植开放创新的校园文化。弘扬优良办学传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优良教风学风,坚持开放办学,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不断总结凝练并赋予校训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努力培育具有电机风格与特色的现代大学文化体系。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扎根临港这座“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谋划学校发展,与广大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上海优势、临港模式、电机品牌”的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道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将上海电机学院建成“全国示范应用技术大学”而不懈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贡献电机力量!

谢谢大家!


最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