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宇鹏: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现场工程师

发布时间:2023-08-14 发布者:潘帅豪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355

“未来四年想成为怎样的人?”在首届校长奖学金答辩现场,来自机械学院的田宇鹏抛出了这个他自入学以来就经常思考的问题,分享了与电机双向奔赴的故事。心向往之,行必将至。他在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现场工程师的道路上走得愈发坚定。


 

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现场工程师

田宇鹏还记得大学第一次考试的情景,考试结束后明显感觉到高考前的应试思维已经不适合自己的大学生活——大学期间的考核更注重能力目标的达成。于是他立刻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好网络资源的作用,学习自己专业相关的各种知识,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技能范围,并在自己兴趣和专业范围内专精某些技能。他也喜欢用思维导图总结课本知识,串联整个学期的学习,不断夯实自己的工程基础。“作为一名工科学子,一定要始终牢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他拿“机械设计”这门课来举例,要从多学科的角度理解这门课,培养自己的工程意识,要清楚地看到一个零件从材料选择到加工制造、从受力分析到设计使用的过程就是简化的工程实践过程。

在保质保量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他充分发挥学习特长,加入“小海鸥”帮扶团队,连续开展“高等数学”和“流体力学”课程的帮辅活动,累计授课50课时、帮助4位学业预警的同学顺利通过考核,并获得2022年度上海电机学院朋辈帮辅优秀小海鸥荣誉称号。

在电机求学的过程中,他的目标不断清晰:凭借学校产教融合的基因,努力成为一名富有创新精神的现场工程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专业学习中,他不断按照课程要求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带着他的热爱,在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现场工程师的道路上走得愈发坚定。

 

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大学期间,他将理论知识融入工程实践,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全国铜奖、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第十届上海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二等奖,其他学科竞赛获奖十余次。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没有人知道这个比赛最终结果如何,但是我们为此付出的努力却已经悄然改变了我们,没有人知道这次成长在未来的什么时候起作用,但是请相信自己的努力,小到比赛流程与规则,大到个人能力展示,都一定会让自己有所收获。他说,看着自己的想法在不断成为现实,在我看来,这种从无到有、从01的成就感远比比赛获奖时更重要。”

“参加比赛碰到困难怎么办?那就去思考困难是怎么来的、对比赛结果的影响在哪里、小组讨论的结果是什么样的、老师学长的意见是什么、其他队伍碰到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的?”带队参加第十届上海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期间,正值疫情封控,他和团队成员克服了远程办公的种种困难,经过不断努力尝试和攻坚克难,线上完成程序设计和三维模型建立,解除封控后抢抓时间,提前一个月完成小车实物制造与装配,为小车调试留出更多时间,项目最终获得上海市二等奖。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他和团队成员反复打磨项目汇报材料,针对赛题内容仔细调研企业需求,最终获得了全国铜奖。在一次次探索与实践中,他不断享受着全身心投入的热情与成功带来的喜悦。在他看来,只要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马上去做,一遍又一遍,我们比之前变得更强,而问题却不会变难,解决问题也是一定会实现的。

 

未来与电机一路同行、双向奔赴

2019年高考结束来到电机,探索未来的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2023年考研,田宇鹏以第一志愿报考电机,希望未来的自己与电机一路同行。

在电机求学成长的这四年,他深深理解了电机精神为什么是“自强不息、追求卓越”,也见证了电机与临港并行发展的“中国速度”。四年来,不论是课内专业学习还是课外专家讲座,他都能与来自企业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们相互交谈,获取产业前沿动态,了解企业需要怎样的人、自己应该怎样做,及时更新自己的技能库,一直走在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在学校产教融合基因的熏陶下,他深深体会到了电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自己的影响之大,也坚定了自己未来成长发展的方向。

回到最初“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他有了属于自己的答案:成为能力出众、富有创新精神的现场工程师。他说:“愿以无限的奋斗热情践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电机精神,完成属于我和电机的双向奔赴。”

 

 

【人物简介】

田宇鹏,中共预备党员,机械学院车辆工程专业2019级本科生。连续三年获得专业第一,获得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获评校优秀学生标兵。连续三年获评三好学生、连续两年获评优秀团员。担任校小海鸥帮辅团队讲师,获评优秀小海鸥荣誉称号。曾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铜奖、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第十届上海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二等奖。


最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