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校友足迹:厚植“国之大者”情怀 “点亮中国智造”

发布时间:2023-08-14 发布者:潘帅豪 来源:电气学院 浏览次数:221

学校“寻访校友足迹、点亮中国制造”寻访团近日完成成都、哈尔滨、沈阳、北京和河南平顶山的寻访,于86日来到武汉,与当地的校友交流并考察了东风汽车集团总部。学校党委副书记李晓军、学工部部长尚海龙一行四人出席了武汉的考察交流活动。

寻访团自715日从上海出发,历时24天,总行程三万里,“特种兵式”跨越西北、西南、东北、华北、华中11省市,寻访到36名校史上的三线建设者,实地考察或探访了17家从上世纪三线建设时期建立、成长起来的装备制造企业。选择将武汉作为寻访之旅的最后一站,主要是在19704月,我校一次性就有301位毕业生分配到湖北红卫厂(东风汽车集团、二汽的前身)。无论是在我校历史上还是共和国三线建设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寻访团用脚步丈量出了学校老校友对共和国装备制造业的贡献,这不仅是学校建校70年来人才培养成果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学校对共和国工业发展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李晓军在交流中对寻访团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对于寻访之后的工作,她要求厚植“国之大者”情怀,从更高的政治站位来总结寻访成果,进一步凸显立德树人根本宗旨;要求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三线建设历史和三线建设者,进一步挖掘育人资源;要求立足时代,结合中国式现代化思考三线建设的历史意蕴。

在东方集团总部,李晓军一行在公司总经理杨青、党委副书记何伟的陪同下参观了东风展厅和会客厅。在东风展厅,零距离感受到东风汽车从十堰到武汉,产品从民用车到军车、从传统车到新能源汽车的“东方风起”之势;在东风会客厅,整个区域运用数字化手段,展示了东风的品牌和产品矩阵。

 



在与东风汽车集团原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刘章民以及华如棠、钱季平等校友的交流中获知,当年300余位毕业生来到十堰后,经历了“先生产、后生活”的艰难创业,也经历了90年代十堰人均收入全国第六,远超武汉的辉煌。他们为东风公司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他们中后来有20多位成长为公司中高层管理者。

李晓军一行在武汉期间,还考察了武汉纺织大学,就“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与深入交流。




在武汉,寻访团还见到了仪表6512班的杨鸣珮校友。她1970年从学校分配到湖北十堰二汽,两年后,调入中国舰船701所工作。她从描图员开始,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被聘为副主任工程师,负责过多艘舰艇的通信设计,为我国军舰通讯技术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河南平顶山,寻访团获知我校1972年有16位校友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主动报名从沈阳高压开关厂来到了平顶山,在一片麦田上开启了平高电气的建设之路。座谈中,平高集团党委副书记徐光辉热情介绍了电机这批校友对公司发展所做的贡献。他说:“公司技术中心就是在你们刘根根校友的带领下发展壮大起来的。之后的二三十年,技术中心为平高集团培养输送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在平高集团展示厅,刘根根、张杏生、陆薏校友讲述了当年在平顶山拓荒建厂的故事,在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理念下,第一代平高人从厂房开始建设,在建厂当年就生产出高压隔离开关。1991年,由我校电机6446班刘根根参与、平高自主研发的六氟化硫断路器一经面世,迅速引起全国轰动,平高电气也因此获得了高压开关行业中唯一的全国质量金奖。



在北京,寻访团见到了李恩星、陈宜林、唐金媛、范旭东、吴丽华、薛玲珍等老校友,聆听了李恩星校友介绍的他在北京汽车制造厂作为第一批奔驰轿车国产化的技术人员,与德国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合资生产奔驰轿车的故事。也聆听到电机431班唐金媛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从最基层干起,经过不懈努力,逆袭成为中国物理学会粒子加速器分会常务副秘书长的经历。


 

在沈阳,寻访团见到了沈阳高压开关厂的老校友杨文昌、朱春福,在他们的陪同下一同参观了中国工业博物馆,听他们讲起197216位校友从沈阳出发前往河南平顶山支援三线建设的故事。




 在哈尔滨,寻访团一行考察了哈尔滨电机厂有限公司(原哈尔滨电机厂)。



 在四川金堂县,寻访团探访了三线建设企业四川川锅厂旧址和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在四川德阳市,寻访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的陪同下考察了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原东方电机厂)。在这些企业成立初期,我校都有毕业生分配进厂,他们或直接参与三线建设,或者参与了三线建设的援建工作。(供稿:电气学院)

  





最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