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航空产业学院专家指导委员会隆重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发布时间:2023-07-14 发布者:潘帅豪 来源:机械学院(临港智能制造产业学院) 浏览次数:1867





为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加快推进学校航空产业学院建设,713日下午,学校航空产业学院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临港校区隆重举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吴光辉院士,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陈海涛先生,临港产业园区工会、临港集团工会韩国华主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创新港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田威教授,上海飞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ARJ21事业部技术部部长翁远卓高级工程师和上海联航航空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上海青浦航空产业协会会长李锦铭等15位校外嘉宾,校领导鲁雄刚、龚思怡、杨俊杰携相关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出席会议,鲁雄刚书记代表学校讲话,龚思怡院长代表学校致辞,会议由杨俊杰副院长主持。







专家指导委员会13名成员投票选举产生了上海电机学院航空产业学院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吴光辉院士被选为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蒋欣研究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田威教授和中国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专务郑旭然高级工程师等3人被选为副主任。首任主任吴光辉院士在讲话中介绍了我国大飞机发展历程和我国大飞机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对大飞机制造、运维人才的需求情况,对我校依托学科专业优势,主动对接国家、上海和临港新片区民用航空产业发展需求,成立航空产业学院并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大飞机产业卓越现场工程师给予了充分肯定。龚思怡院长为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颁发了聘书。



会上,航空产业学院工作组对《航空产业学院专家指导委员会章程(草案)》进行了解读,专家指导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该章程。航空产业学院工作组详细介绍了航空产业学院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草案)、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飞行器运维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与会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在听取了相关介绍后,先后发言,对我校成立航空产业学院和设立航空类专业,推进航空产业学院和专业建设,健全产业学院理事会治理模式,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接上海航空产业,通过企业支持办学建设、企业参与办学过程、企业检查办学成效,构建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与会专家还结合各自的专业背景,就航空产业学院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和飞行器运维工程专业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还对航空产业学院的发展展开了研讨。


龚思怡院长在致辞中首先祝贺上海电机学院航空产业学院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对各位专家高效推动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感谢。她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沉淀出“因产而生、随产而进、偕产而兴”的发展智慧和聚焦“卓越现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她说,今天成立的上海电机学院航空产业学院专家委员会,是全面提升航空产业学院发展质量、助力跑出学院建设“加速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开创“最开放、最临港、最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平台。我们非常荣幸、也非常感谢,以吴光辉院士领衔的13位来自企业、高校、行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成为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成员。相信在未来,各位专家将立足航空产业教育改革发展前沿,积极发挥战略谋划和建言献策的职能,为学校航空产业学院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决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等提供决策咨询、政策论证、实践指导,引领航空产业学院改革创新发展,助力学校书写服务上海航空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她表示,学校将尽全力支持航空产业学院理事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与合作单位和专家通力合作,推进大飞机制造产业技能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高素质“卓越现场工程师”,为提升产业技能人才能力及素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为临港新片区打造世界级民用航空产业集群贡献力量。



党委鲁雄刚书记首先对吴光辉院士等国内航空领域专家出席本次会议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吴光辉院士发表了重要讲话,各位专家对提交会议审议的四份文件给予了高度认可和建议,尤其是专家对航空产业学院面向大飞机制造、大飞机维修“订单班”培养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专家们还对三年行动计划以及专业培养方案的细节给出了具体建议。他指出,航空产业学院是汇聚多方资源,打破体制壁垒,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重要产教协同育人平台。学校为了加快航空产业学院的发展,做好航空产业学院的建设规划,加强学院学科专业建设,适应我国民用航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成立航空产业学院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将有利于加强航空产业学院与企业、协会、政府的联系进一步促进航空产业学院和企业的共同建设与发展,建立起多方共建、共管、共享的运行机制,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集中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加强航空产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高航空产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践行开放办学理念,对于提高我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拓展社会办学空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来源:航空产业学院)





最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