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扎根临港 加快建设全国示范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电机学院掀起“产教融合”新浪潮

发布时间:2022-12-01 发布者:潘帅豪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40

2022年11月29日
作者:吴苡婷

  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区发展,激活创新策源和产业转化潜力,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必须回答好的新时代问卷。11月28日,上海电机学院召开产教融合推进大会,推出大量的新举措,加速推进全国示范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为打造临港产教融合示范区贡献电机智慧。

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上海优势、临港模式、电机品牌”的产教融合特色发展之路,在产教融合推进大会上,上海电机学院与临港地区开启了紧密合作的新模式。上海电机学院分别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电气集团、上海临港集团、积塔半导体,以及中国商飞上飞公司、东航技术、春秋航空签署合作协议。

  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办公室、上海市重型燃气轮机气动实验研究联合创新中心(筹)、产教融合示范区发展研究中心、“动力之城”研究院、氢能中心实验室、车规芯片工程实现联合实验室、航空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功能性平台将成为未来的发展动力之源。

  大会上还设立了“上海电机学院产教融合发展基金”,首期已募集资金2700万元,将全面用于支持学校产教融合工作的深化开展。

  根据协议,上海电机学院将与签约单位携手,在学科专业建设、产业人才共育、产学研合作、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人才双向流动等领域不断扩大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借助“上海电机学院产教融合发展基金”的支持,更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政策理论、发展模式、机制创新、项目和平台建设研究,更深入推进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融合,更有力推进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

未来将深耕“一田四地”

  院长龚思怡介绍说,加强科研攻关,引导企业把研发应用场景放到高校,物理空间上更加贴近,深度融合的优势将不断显现。为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新片区产业布局,学校将对学科专业进行新一轮优化调整,聚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能源动力、电机电控、人工智能、新材料、现代服务等高水平特色专业群。

  据介绍,未来上海电机学院将深耕“一田四地”,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一田”即建设产教融合制度创新试验田,强化顶层设计、制度创新、开放共享,为新片区产教融合制度创新探索新路,为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通贡献电机智慧;“四地”即把学校建设成为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基地、产教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基地、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基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一田”积极引领,“四地”逐次推进,有效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龚思怡透露,未来还将联合地方政府、产业园区等,共同打造10个以上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工作站,充分发挥工作站作为产业链和创新链联结枢纽的作用,强化校企科技成果、科研资源、科技人才的协同匹配,为企业提供测试分析、技术咨询、专利申报、标准制定等技术支持,为校企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服务。

全国示范应用技术大学的“电机模板”

  本次产教融合推进大会还邀请企业专家和高校学者将开展近二十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论坛活动,围绕深化产教融合的发展路径,从人才培养、平台合作、产业学院建设、课程改革、协同创新、工程实现、成果转化和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经验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为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经验,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借鉴。

  上海电机学院“因产而生、随产而进、偕产而兴”,创办近七十年来始终伴随着新中国工业的发展而成长,累积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了10万余名卓越的现场工程师。近年来学校紧紧扎根临港新片区,“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进一步明确和彰显,“卓越“现场工程师”的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拓展。龚思怡表示,未来上海电机学院将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使产业需求捕捉更加精准、协同育人途径更加多元、协作发展机制更加通畅,合作主体活力更加迸发,不断将“产教融合”的特色与品牌擦亮、打响,为上海及临港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https://www.shkjb.com/content.html?id=225234


最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