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学校举办“迈步新征程,开门办思政: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实践创新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22-12-01 发布者:潘帅豪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149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共谱“大思政课”新篇章

——学校举办“迈步新征程,开门办思政: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实践创新学术论坛”


在全国高校深学细悟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精神、昂扬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上海电机学院于20221130日举行主题为“迈步新征程,开门办思政: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实践创新学术论坛”,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建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成都工业学院、上海电气集团党校教育中心、上海电气临港重型机械装备有限公司、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等全国高校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学生代表等汇聚滴水湖畔,共襄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实践创新的学术盛宴。

上海市教卫党委德育处处长朱敏,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凯锋,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院副院长宗爱东,上海电机学院党委书记鲁雄刚,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晓军,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出席论坛,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生代表等参加论坛。

 

合作签约与企业聘任:构建“大思政课”的新格局

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顾建伟主持开幕式及签约仪式。




开幕式现场举行了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和上海电机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签约仪式,在双方共建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工作。学校还为来自企业的5位专家颁发大思政课兼职教授聘书,把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建立起密切联系。



上海市教卫党委德育处朱敏处长在讲话中表示,上海电机学院举办“大思政课”学术论坛,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有助于推进区域资源整合共享,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学生需求,在校园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深度、精准、立体、创新的融入思政课,切实增强教学的整体感,层次感,方向感,节奏感和亲切感。在课堂外,要用活用好上海的红色资源,走深走实,以上海改革开放沉浸式教育,建设社会大课堂,打造网络云课堂,深化课程思政的全课堂。她强调要从三个方面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一是加强思政课核心内容建设,构建大思政课课程体系,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三是发挥教师关键作用,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



上海电机学院党委书记鲁雄刚在论坛致辞中,充分肯定了论坛主题的重要意义,就如何通过“大思政课”实践创新、迈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征程提出思考并指出,学校要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找准发展定位,结合学校产教融合的鲜明特色,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出发,与产业发展协同共振,走出一条与产业、行业、企业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道路。


主题发言:“大思政课”理论研究新成果,引领“大思政课”建设方向




上海电机学院特聘教授张健明教授主持主题发言。

武汉大学的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骆郁廷教授作了《二十大精神融入大思政课》的主题发言,指出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就是立足社会实践,结合社会大课堂,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讲好二十大精神,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与相互转化中,促进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入耳、入脑、入心。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思政课,要做到立足社会大课堂,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理论,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任务,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团结奋斗。

上海大学顾晓英教授作了《“六个坚持”与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主题发言,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六个坚持”的要求,强调课程思政建设要牢牢把握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要做到有底气,有特色、有路径。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宗爱东作了《大思政课: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必由之路》的主题发言。指出善用大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优良传统,要从目标、体系、格局、空间、效果等角度准确把握大思政课的丰富内涵,要推进大思政课的综合改革,科学谋划,整体布局,突显特色。

上海交通大学胡涵锦教授分享了《二十大精神进课堂教学实践中值得深入思考的若干问题》,通过学原文、勤思考,原原本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调在教学中要把党对青年的殷切期望、“六个必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问题讲清楚,指出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是思政教师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交流发言:“大思政课”建设的思维碰撞,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思考



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炳涛教授主持第一场交流发言。

华东理工大学杜仕菊教授从目标、课堂、载体、平台、团队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实践育人的方式方法;上海理工大学金瑶梅教授分享了学校整合校内外资源、以教学名师领衔打造教师团队、开设符合校本精神开设相关课程等建设经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秦淑娟教授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重大理论创新融入思政课的具体方法;宁波工程学院张新光教授提出,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路径要实现课程、课堂、队伍的三方面融合;河南南阳理工学院彭民工教授分享了“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强调要用大思政课理念加强教学改革,建设大思政课一体多元的工作格局,以大思政课的思维实践创新;东莞理工学院唐元松教授阐述了高校“思政小课堂”与社会“思政大课堂”的有机结合,指出要抓好宏观统筹,中观主导与微观共建;成都工业学院罗英教授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规范化、课程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教学效能与学生获得感不强等问题,提出要以形势与政策大讲堂引领,采用稀缺高端师资+最新时事权威解读的方式,打造分层、多元化、高水平多学科项链模式教学团队。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主编曹景文对第一阶段的交流发言作了点评。



上海电机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朱成实主持第二阶段交流发言。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邱杰教授以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的实践探索为主题,介绍了他们在课程资源、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师资队伍、教学保障等方面进行的大思政课整体模式探索;上海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董玉来教授分享了“1+1+N”的临港大思政课试验区建设实践与未来发展设想;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董金明教授围绕实践教学体系,从实践教学的内容建设、实践教学的形式、实践教学的效果等方面,进行实践教学建设思考与分享;上海电力大学焦凤梅教授做了题为《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实效性探析》的交流发言,指出要深入理解大思政课的内涵,把握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主要特点,强调实践育人要促进走出去和走进来的双向融合,探索大思政课资源的体系性转化,注重协同各方力量构建协同机制;上海建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宋艳华教授从大思政课的保障促进体制机制角度,阐述了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打造“大思政课”育人共同体的重要性。

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范冬姣围绕《强化产教融合办学特色“大思政课”建设的有效探索》的主题,结合上海电机学院的产教融合实践,分享了“大思政课”建设的探索过程,回答了新发展阶段学校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做优做强,协同机制走深走实的时代之问。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发挥校企双元主体育人功能,实施产教融合大思政课课程改革,将大思政课建设与产教融合有机结合起来,建设“思政大课堂”;将大思政课建设与临港新片区企业结合,构筑思政大平台,实现高效思政课建设的实践创新;将大思政课建设与“大国工匠”人才培养结合,打造高素质思政大师资队伍。

上海电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宋洁教授对上述交流发言作了点评。



上海电机学院特聘教授张健明对本次学术论坛进行了总结:一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应根植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广阔场域之中,才能实现大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坚持立德树人,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人才培养,通过产教融合把学生带到广阔的天地中去。三是学校依托产教融合推动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要引导学生在企业、基地、城乡社区中感受体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培养学生不断树立“四个自信”。(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最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