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电机学院,如果向学生们提起高等数学,大多能够听到一位老师的名字——文理学院武文佳老师,在学生们看来,她是可亲、可爱、可敬的老师,是学习的榜样,更是大家的“知心姐姐”。
上学生爱听易懂的数学课
武文佳老师主要教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多门大学数学基础课程,每年的平均课时量达到800多课时,工作量饱满。数学课程是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门通识基础课,也是今后四年的知识基石。作为数学基础课老师,武老师深感责任重大。但即使课程量再大,她也坚持手写教案,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上大学那会儿读的是数学系,课程很难,很多时候都是靠自己自学的。”作为过来人的武老师明白,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数学的抽象性、理论的科学性以及计算的复杂性是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因此,她会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框架,再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教授,让所有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听懂“高深”的数学课。在她的课堂上,数学不再是枯燥难懂的抽象知识,而是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武老师的数学课让大家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选课时广受欢迎,武老师的付出和努力也是我们认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武老师的课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在2020年疫情期间线上授课时,她共录制了300多个课程视频,上传了400多个学习资源。除了课程录制,她还录制了所有的作业讲解,方便学生们回看复习。她认为,虽然网上的视频资源很多,但与我校的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还是略有差异,因此她选择了自行录制。“基本上每天包括晚上都在录制、剪辑,并反复打磨视频质量。通常45分钟的课程要花上两三小时来录制剪辑。”2022年疫情期间,她采取了直播的方式给大家授课,关心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学习情况,从早到晚全程QQ在线,及时回复各种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力求不落下一个学生。
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助推器”
作为一名深耕教学一线的教师,武文佳老师深刻感受到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潜心教学的同时,她注重对同学们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并指导大家参加各类竞赛,每年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在竞赛前积极为全校参赛学生开展竞赛培训授课。
在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她和数学竞赛团队老师所指导的学生近两年累计获得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全国三等奖44项。武老师熟练掌握数学竞赛的各个考点,备课时做了大量工作,把历年竞赛真题和模拟题都研究透彻,搭建好框架并注重方法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注重题目思路的分析,基本上一次3-4小时的课,往往需要十倍以上的时间来钻研总结,按照同学们的话来说,武老师讲的都是“干货”,每次听课后都学有所得。在这样的“干货”教学下,学生们的竞赛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在每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的几天时间里,武老师几乎不回家,一直住在学校。“ 我住在学校就是希望能随时给予学生辅导,他们有问题可以及时找到我,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在与学生们“并肩作战”下,近几年累计获得上海市二等奖3项、三等奖13项,学生通过参赛,提高了创新能力,更提高了综合素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始终关心学生的“武姐姐”
“每个学生都承载着父母的希望和家庭的重托,都经历寒窗苦读,都对大学生活抱着期待。”怀着这样的想法,武文佳老师时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关爱每一位同学,给予学生们充足的爱和正确的价值引导。她对学生们的这份用心也使她成为了一名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老师。“考试没考好的话,会觉得对不起武老师”,这是武文佳老师学生们常说的一句话。
生长在教师家庭的武老师,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如今已实现儿时梦想的她,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时刻将学生放在心上。她说:“上好课程的出发点一定是热爱,热爱教师这份职业,热爱自己讲授的课程,热爱讲台,热爱教学,爱自己的学生,并享受着备课、上课的全过程”。每次改作业时,会熟悉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字迹;课上点名时,会认真记住每位同学的姓名和长相;遇到基础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会时刻留意,与他们私下进行谈话,耐心鼓励,及时了解学生们遇到的问题并答疑。
前来武老师办公室答疑的同学总是络绎不绝,这其中既有她教过的学生,也有从未教过的。但无论是哪种,她都用心地帮他们解决每一个问题。后来为了方便学生答疑,她将自己的部分答疑地点改到教室。也有部分学生喜欢在线上向武老师提问,无论是晚上还是周末,只要看到学生发来的问题,她总是第一时间回复。“很多时候晚上已经躺下了,看到信息还是第一时间起床帮学生答疑,学生会了自己才能安心休息。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进一步写过程拍照给学生,如果还不懂就会录制视频或者发语音通话讲解。”
每当节假日,都有毕业的学生准时向武老师发来问候,这让她十分感动。“生活中学生来找我,和我聊工作后的生活、事业、家庭,聊着当年我对他们的影响和激励,我都对他们报以鼓励,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那就是用心教书,用爱育人,默默耕耘,为国育才!”
(撰稿:潘帅豪、赵建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