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严峻考验,保障大学生充分高质量就业事关社会稳定发展大局,迫切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全力应对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全体校领导积极投入“校长书记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5月中旬又分头奔赴各二级学院开展就业督查工作,通过督查不断强化就业工作主体责任,通过精准指导深入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持续为社会输送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本次就业督查工作采用线上、线下同步方式进行,由学生处牵头,教务处、研究生处等共同参与,校党委书记鲁雄刚、校长龚思怡等9位校领导分别深入相关二级学院听取就业工作专项汇报,了解当前就业进展情况,研讨疫情背景下开展就业工作的特色措施及创新方法,分析就业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促进就业的有效措施。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就业育人工作,全员联动引导毕业生抢抓机遇,尽早就业,教学与学生条线联手促进毕业生按时完成学业,顺利毕业。
从督查情况来看,当前学校的就业工作呈现出三方面特点:
汇聚更强大的动力推进就业工作,形成“就业网格图”
二级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疫情影响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院务会议、党政联席会议、专业负责人会议、班主任工作会议等持续强化全员对就业工作的支持度和贡献度,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织密涵盖学院党政领导、三级机构负责人、学业导师、专业教师、辅导员、毕业生等多个角色的就业网格图,根据不同角色的工作内容,定期定向定点向毕业生发布就业信息,动态掌握就业进展,扎实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
汇集更贴心的举措提升服务质量,组建“就业帮帮团”
二级学院充分认识疫情对就业工作的深刻影响,主动思考、主动服务,主动作为,班主任辅导员们精准排摸“一生一策”,从队伍、服务、资源、激励等方面全面做好就业保障;建立台账,涵盖待签约、慢就业、就业困难等不同类型,一一跟进;邀请校友开展就业经验分享,传递信心,提升就业服务的亲和力和说服力;梳理二级就业市场中的优质单位,主动联系并精准对接招聘需求。在疫情大背景下,更精准的求职信息传递和更全面的求职准备有效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信心。
汇合更细致的指导推动生涯教育,下好“就业先手棋”
疫情影响让毕业生求职和雇主招聘的周期进一步拉长,各二级学院通过历年就业数据分析,引导全体学生正确看待疫情影响,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听”与“看”促进“感”与“悟”,强化专业认同的同时引导学生制定出个人生涯发展报告。同时,通过榜样宣讲、校友报告、企业参观、校外实践等环节,在低年级学生中埋下“职业发展的种子”,下好“就业先手棋”。
在督查交流中,校领导对进一步高质量做好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就业工作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稳就业”就是讲政治,“保就业”就是“保民生”。同时,就业工作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全校要团结一心,认真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持续强化“就业育人”工作体系,校院联动、多方协同推动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目标。
二是要在“精准”和“高质量”上狠下功夫。通过“面对面”“屏对屏”的细致指导和教育引导,达到“手牵手”“心连心”的效果,促进更加精准和更高质量就业目标的实现。当前要精准动态排摸毕业生的实际需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组织力汇聚优质就业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就业需求;通过信息化赋能就业工作的方式,汇集生源信息采集、就业意向调研、线上职业测评、就业指导、校园招聘、简历投递等各个环节,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站式”服务,强化就业精准指导。
三是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毕业生就业应体现学校人才培养定位,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在“练”中认识体会,在“践”中加深认同,不断做好大学生生涯规划,引导毕业生投身“西部大开发”“长三角一体化”“临港新片区发展”等国家战略,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中国芯”“蓝天梦”“智能造”等重要支柱产业就业,把现场工程师的培养和教育跟家国情怀的传承与引导有机结合,助力“大国工匠”的培养。
抗击疫情,常抓就业。校领导深入二级学院开展就业督查,既是对就业工作的加油鼓劲,又是对培养环节的问诊把脉,学校将以此次就业工作督查为契机,持续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校企朋友圈的联动作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更大力度、更高强度、更准精度促进就业服务体系更加连贯、就业服务更为深入、就业指导更具实效,推动毕业生更加充分和高质量就业。(供稿: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