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师生抗疫笔记之三十一】“疫”路同心,守护同行

发布时间:2022-05-25 发布者:肖晔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60

作者:徐雷,电气学院辅导员

疫情当前,我作为一名辅导员第一时间加入到学校的专班队伍,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我不仅要完成日常的带班与条块工作,还要完成宿舍围合的心理守护工作。在结束一轮学校专班任务后,我又再次就地上岗,在社区担任了核酸检测志愿者、物资装卸工、心理疏导宣传员……

一、“疫”路同心、情系学生

面对新冠疫情的反复及不确定性,封控给社会大众带来很大的心理冲击。作为一名心理辅导员,也是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汶川地震先后两次奔赴灾区的心理援助和两年多来教育部华中心理热线平台的服务经历,专业使然让我时刻关注疫情影响下广大同学的心理需求。

1.专业使然,助人育心。谁在疫情之中,谁有深切体会。尤其是针对封闭下的恐慌、担心等情绪,不少学生和家长来电来信咨询,我根据学校疫情防控组的通报情况,就关心的问题适时给予相应回应,及时做好心理疏通与疫情防控的教育引导,有效减少了因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

4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当一位人在校外的同学告诉我他确诊进入方舱医院的时候,我及时给予了专业的心理支持,并持续进行关心帮扶。由于新冠的传染性很强,后来了解到这个学生的父母一个感染、一个在隔离中,由原来的一家三口变为分别住在不同的地方,我告诉学生这个时期要与父母经常保持联系,相互支持、共同渡过这段特殊患难的日子。学生在方舱隔离期间恰逢毕业论文中期答辩,我赶紧与毕设老师沟通,注重把关爱与解决学生的现实困难相结合,助人育心!

2.家校协同、用心抗疫。从心理援助看,始于灾前—重于灾中—延于灾后。我遵循科学防疫的原则,通过开展“用心抗疫、守护成长”专题讲座,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同学们进行心理调适、缓解疫情封闭下的紧张情绪。同时对面临学业和就业多重压力下的大四学生群体进行特别关注,不仅注重与学业导师、毕设老师的协作,还开展“与压力和解、同乐观牵手”心理健康主题教育班会,帮助学生进行线上就业。

一次晚上热线值班临近结束,接到一位家长的求助信息,孩子考研没有进入报考学校复试线,孩子着急、家长焦虑。我立即向家长了解情况,向她推荐调剂信息并叮嘱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和家长如何在疫情下做好复试和心理调节,通过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缓解焦虑。当该名同学成功录取后,在凌晨第一时间发消息告知给我,家长也对孩子能够在我校学习感到欣慰和骄傲!保持家校沟通、充分发挥家校协同,一起守护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疫”路同向、守护社区

在结束连续两周的专班服务回到社区后就赶上第一批封控,作为双职工的党员家庭,我和爱人刘展老师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和所在的中共南汇新城镇蔚蓝林语社区党组织联系,就地完成双报到双报告,纷纷投身到了小区疫情防控中,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携手抗疫守护社区。

1.志愿服务,随机而动。作为一名电机人,我们由开始的一个值守校园,一个坚守小家,到后来双双在社区参加志愿服务。在保障处理好学校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社区的疫情防控。在全市开展新一轮大规模核酸检测时,我们积极报名:一个负责人群的引导,一个负责机动和宣传。尽管爱人已报名机动,但在还需要机动人员的情况下,根据需要我又被调换至机动岗位。疫情下的机动岗位要求更高,被组员称为救命稻草,其他岗位如有需要都要及时递补上去。为了能顺利完成任务,我们认真学习了核酸检测中的扫码、助医、引导、信息核对等详细流程,一早就准时进入小区核酸检测服务中。同时,我们还为志愿者提供服务,成为志愿者的志愿者。

2.社区安宁、小家才平安。4月9日晚上的核酸检测比原计划提前开始,因临时接到通知,我们来不及吃晚饭就再一次集结。刘老师同时还担任楼组长和小区巡逻以及志愿者的宣传任务,积极参与了统计居民信息、发放抗原检测试剂和物资等工作。谈起志愿者的初衷,她说:“社区安宁、小家才平安。作为社区的一份子,此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确保社区的平安就是在为抗疫奋战。疫情赋予了我多重身份,每一个身份都是一份信任、一种担当。志愿者的身份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疫”线工作人员的艰辛,宣传员的身份让我懂得了疫情下舆论引领的作用尤为重要。疫情当前坚守不掉队、尽己所能为早日清零做一点事。”

3.化身搬运工、送货到门。作为志愿者的我们时常化身搬运工。物资搬运是个体力活,尤其是粮米油等比较重的物资。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外面的物资只能停靠在小区外,而大货车车身较长,无法靠近小区门口位置,为了更安全快速把物资从卡上卸载下来,志愿者分成两列同时按照依次接龙的方式进行传递,这样很快就把一车物资卸下来并整齐有序排列好,并做好货物的交接及消毒!

接下来是如何用最快的速度把物资送到每一户居民手中,物资卸车完毕后已是黑夜,我建议志愿者贡献出家里的小推车、买菜车、电瓶车、婴儿车能够搬运的工具,大家都说这是社区志愿者用车拉出来的抗疫,是淮海战役的再现版。就这样,在各位志愿者的齐心协作下,开展送货到门、服务到家,及时把物资送到了全部居民手中。

三、“疫”路同行、服务社会

1.一个抗疫小支架,搭建医护与社区的桥梁。检测现场风很大,临时搭建而成的帐篷相对简陋,被风吹得哗啦哗啦地响。外地支援的医护工作人员是连夜赶过来的。一个医护人员一时联系不到工作人员,急需一个支架来固定核酸检测的试管……此时我正在用沙袋固定旁边放置医疗废弃物的垃圾桶,被同伴喊来救急。紧急之下,让爱人赶紧跑到家里找到一块泡沫板、临时掏孔制作一个替代性支架,并用胶布固定在检测桌上,及时解决了困难,也保障了核酸检测的正常开始。有了这一次的经历,在后面的核酸检测时,我们会提前制作好小支架,以实际行动守护医护人员的安心,搭建起医护与社区桥梁。

2.一条条心理热线,助人赋能筑牢疫情心理防线。作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我深知疫情对人的影响不仅面大、范围广而且深远,有时对疫情产生的恐慌、焦虑等次生心理影响往往比疫情本身带来的影响还大!从武汉封城开始,我便第一时间加入到教育部华中师大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坚守服务至今;面对2022年上海疫情的变化,又主动增加服务班次。当教育部华东师大心理援助热线平台招募时,又踊跃报名参加,及时给一线工作者、广大师生、社区居民,以及特殊群体及时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服务。

疫情下我积极充分发挥心理学专业为社会服务的作用,先后在上海市962525心理热线、上海市12355热线开展公益心理援助服务。通过一条条心理热线,用心守护学生的成长、社区的安全、社会的稳定,筑起心理战“疫”防护线!

无论在哪,我都时刻牢记肩上的责任,将一直坚持下去。这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疫”路同心、同向同行,疫情不散、我们不退。

 

最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