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王圆圆,机械学院第五党支部书记;刘涛,机械学院研究生党员
当此疫情防控之役,基层社区成为最前沿的战斗堡垒。机械学院第五党支部的校外党员在居家所在社区最需要人力资源之时,勇于亮明身份,敢于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
共识,有事党员上
“我所在的社区是常熟市海虞镇汪桥村,偶然间看到微信公众号正在招募志愿者的消息,身为一名党员,我始终牢记肩上的责任与担当,于是立即报名。”居家学习的2020级研究生陆紫菱看到所在社区的志愿招募信息时果断报名。
在这个特殊时期,2019级研究生熊帆也参与了所在社区的志愿者活动。“我的工作有核酸检测喊楼,队伍秩序维持,还有抗原检测试剂发放回收以及快递配送。”
居家工作的黄金老师在引导支部成员通过“先锋上海”到居住地党组织报道的同时,自身也早就对口社区进行核酸现场信息采集、秩序维护,居民情绪安抚及居委会协调的工作。
文字描述不过寥寥几笔,而所行之事却是从晨至暮,他们虽身疲力竭,仍诚挚又热烈地坚持着。“考虑到社区老人们核酸码使用的不便,我们会主动上门帮助;对于核酸检测与工作相冲突而焦躁的居民,我们会耐心开心、细心劝说,保障工作的有效落地。”王圆圆老师如是说。她的工作内容包括组织核酸检测、分发回收抗原、收送快递和楼栋人员核查。
电机校外党员面对疫情防控的需要时争当先锋,作表率,是“共产党员先上”的政治自觉,是对“亮身份,见行动”倡议号召的实际践行,行动迅速统一的背后是“有事党员上”的共识的凝聚。
共鸣,行动见真章
“核酸检测从上午6点至下午2点,志愿者们五点一刻到达社区吃早饭,穿好防护服后准备上岗。”陆紫菱描述自己的工作时说:“我负责的内容是把检测人员的姓名登记上册,配合我的搭档将他们的身份信息录入,帮助社区的管理人员核实核酸检测的人数。对于未能按时做核酸的人员,及时联系上报社区管理员,杜绝漏测。”
一个环节的工作往往需要涉及多项配合,既有同伴间的合作,也有居民的体谅理解。2020级的研究生唐胤坤也穿插在社区的各个楼层中,“挨家挨户排查是否都做过核酸检测,以及维持检测队伍秩序只是一部分。平时要在小区里巡逻、提醒下楼散步的居民尽量减少外出和人员聚集,将快递送至居民家门口。我们小区至今也未出现过一个病例!”
具有成效的防控结果是社区居民乐于看见的,也是一线工作者所期待的和自豪的。想群众所想,乐群众所乐,急群众所急,助群众之难,这是党员与群众的共鸣,也是支部党员们的职责。
在4月召开的支部线上疫情防控专题组织生活会上,刚刚结束当日社区志愿服务的王圆圆老师简略地说明了自己的志愿情况,着重叮嘱了校内外党员同志们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学校及社区的管理方案和权威渠道发布的各类信息、公告,从党员自身出发,积极配合,减少焦虑,不信谣不传谣,做好防疫政策的宣传员。
支部校内的党员积极参加各项服务,发挥作用,校外党员在社区尽己所能,贡献力量。特殊时刻,党员们需要做好的不仅仅是职务上的需求,对于错误舆论、负面舆情要针锋相对、敢于批评斗争,努力营造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浓厚社会氛围,实现第五党支部校内校外的工作共鸣。
共情,守护意相连
校外的他们从自身家庭的角色中抽离,以党员的信念坚守在不同的岗位上共行守护之责。正如黄金老师所言:“尽己所能,做一点自己该做的能做的,汇聚点滴之力,共同守护家园。”只有守护好大家,万千小家才能泽被。
除了职责的履行,也有情感的建立,“通过此次志愿者服务,使我更加热爱所在的社区,更加敬重那些以不同形式负重前行、默默奉献的一线工作者。”唐胤坤在对所做工作的感想中说到。身受所以感同,志愿服务见证了他们的付出,还有成长。“此次志愿服务的经历锻炼了我的耐心韧劲,增强了责任意识;在与居民沟通和宣传防疫政策的过程中,提升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在谈到社区服务感言时,熊帆说:“通过志愿者活动,我也更加深刻直接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身上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需要,我们都应该义不容辞地站出来。在这种特殊时期下,人们可能容易变得焦虑。我们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更要冷静平和地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不能被外界的情绪左右。”熊帆的日常工作是每个守护者的最普通的日常工作。
“在社区志愿工作中,我看到了从凌晨就开始忙碌的社区工作人员,也深刻感受到了广大居民对志愿者的高度理解与配合,让我十分感动,相信通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由始至终,陆紫菱对于抗疫的最终胜利充满信心。
同频共振,协力同心。这是电机机械学院第五支部校外党员的微影,微缩了疫情时期一线党员们的日常,具体而鲜活。疫情是一面镜,党员是一面旗,旗帜要鲜明且坚定地立于群众之中,立于群众之前、服务在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