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胜东 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研究生
我是上海电机学院一名普通的研三学生,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的家乡在遥远的东北,一个叫葫芦岛的小城市。
春节后,原本我将乘坐2月8号的火车返沪,可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了我的脚步。此次疫情来势猛、发展快,我果断选择留下来并随即向乡里报名参加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者,被分配到本村的疫情防控工作组随时待命。选择留下来,不仅因为我深爱着这片黑土地,也因为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2月8日深夜,我的手机铃声骤然响起,村委会通知我马上过去,为一小时后的全员核酸做准备工作。离开被窝,套好衣服,推开家门,室外的寒风瞬间使我清醒。我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村委会后,马上穿好防护服,投入到维持现场秩序的工作中。第一轮全员核酸结束以后,天已经蒙蒙亮,顾不上休息,大家又针对现场人流管控等诸多情况开会讨论,调整了管理办法。草草吃过早饭后,我们随即开始摸排全员信息,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主动承担起全员信息的电脑录入工作,一直忙碌到天黑。晚上休息的时候,我累到根本来不及回顾这一天一夜所发生的事,头一沾枕头就睡着了。
2月10日一大早,我们又开始了第二轮全员核酸采样工作。因为现场医护人员临时配备不足,我需要配合一名医生进行人员身份信息录入。第二轮核酸虽然比第一次顺利很多,但也是最危险的一次,因为有一名阳性密接人员来到我们组进行了核酸采样,在之后的一天内其两位家属都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在脑海中不断回忆给这位密接人员录入身份证信息的各种细节,确认是否有过暴露接触。万幸的是他本人没有被感染,但这真真切切给我提了醒,让我在随后的工作中更加注意做好自身防护,不给全局工作添乱。
随着疫情形势加剧,我们村陆续出现了确诊人员及其密接人员。为避免交叉感染,从2月11日起,我们采取了挨家挨户上门核酸采样的办法。当天早上4点工作人员就已集合完毕,5点正式开始工作。对刚刚经过一场大雪的葫芦岛市来说,这个时间是最为寒冷的。我与4名医护人员分在一组,各有分工,踩着厚厚的积雪逐户上门对全村10个村民小组进行核酸采样。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中,戴的一层薄薄的橡胶手套根本无济于事,手冻僵掉不听使唤,试剂管也都冻成了冰,但这些困难阻止不了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因为我们相信我们必胜!
在连续做了9轮全员核酸之后,终于再无新增确诊和密接人员,我们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我甚至已经习惯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每天都会迎着清晨的阳光出发,到结束返回村部进行消毒并与工作人员一起核对信息。疫情形势缓和后,我又被安排参加全域封闭管理工作,每天在卡点站岗值班,做好人员与车辆管控。在全市医护人员、志愿者与全体市民的不懈努力下,我们最终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令人惊喜的是,前几日村委会为我们志愿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对我来说,这张证书不仅仅是家乡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家乡党组织对我这名入党积极分子的鼓励,也更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在这段难忘的日子里,一直是村里的党员冲锋在前,带领我们起早贪黑开展各项工作,他们顾不上自己的小家,一心帮助村民及时解决封控期间的吃穿住用行,构筑了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看着他们,我真正明白了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
3月初回到上海后,出于不给学校添乱的考虑,我在校外找地方暂住下来,准备健康观察期满后再进学校。但随着上海疫情形势的突然严峻,我原本的计划被打乱了,只能一边通过网课等方式坚持学习不放松,持续为即将正式走上工作岗位的自己加油充电;一边在保证防护安全的前提下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提高身体素质。
3月27日,上海发布《关于做好全市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的通告》,决定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表明上海的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到了决战时刻。虽然形势依然严峻,筛查期间全员居家必将带来憋闷不适,但有了在家乡的抗疫经历,我坚信上海的疫情也必将被战而胜之。
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作为学生我们都必须严格遵守上海、社区和学校相关管理规定,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就将迎来毕业时刻,在上海电机学院近3年的求学之旅即将画上句号,此时的我对学校有不舍、有留恋,对即将开始的职场生涯有期待、有憧憬,我之所以和大家分享在家乡抗疫的这段难忘经历,是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勉,让我们从自己和身边事做起,不松懈、不麻痹、不侥幸、不添乱,一起打赢这场新的战斗!
在校外的这段时间里,我在做好线上学习和身体锻炼之外,还学习掌握了好多道新的菜品,也真是个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