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精细管理提升工作成效

发布时间:2022-01-18 发布者:潘帅豪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110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共建绿色文明校园。经市教委组织第三方测评和专家评审,2021年度学校临港、闵行两个校区均获“优秀”评价。


坚持协同联动,提升工作成效

学校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党委行政分工明确,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工作管理机构并成立垃圾分类工作组,由主抓后勤管理工作的副校长分管垃圾分类工作,经常带领总务部员工不定期检查相关工作落实情况,明确各部门任务目标,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携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实落细。

学校加强学生劳动素养教育,将垃圾分类作为劳动教育课程,推动学生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理论学习的一部分,从而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意识。每年新生入校后,学校都将垃圾分类工作列进入学教育内容,帮助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尽快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知晓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提高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的区分能力,从而正确投放。

同时,学校还对新入校员工、新入职的后勤工作人员进行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介绍和培训,向他们说明高校及我校有关垃圾分类的要求。


注重政治引领,提升宣传教育

学校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和三全育人工作紧密结合。在工作中不断深化服务育人,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同时,注重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深化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报道,通过PPT教学、视频教学、现场教学、劳育活动教学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宣传,将垃圾分工工作融入贯通到教学和生活之中,全方位全员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宣传教育活动,保持垃圾分类宣传“热度不退,氛围不减”。

各党团组织积极响应垃圾分类号召,广泛开展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党团日活动,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推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例如材料学院师生、电子信息学院“生态文明志愿服务队”、商学院党员师生等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有的针对上海市的垃圾分类状况展开科普活动,对上海市垃圾分类后端处理内容和垃圾分类中湿垃圾的分类依据、益处等进行科学研究和调查分析;有的依托研究成果,制作科普宣传作品,开展生动有趣的线上和线下科普工作;有的优化垃圾分类科普宣传的内容、方法、形式,加强科普受众的成就感与认同感等。


加强科学研究,创新创造成效显著

我校在校师生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的相关课题研究、发明创造,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

马慧民教授团队从2015年开始从事垃圾分类等相关领域研究工作,承担了教育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等各类相关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湿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政府补贴决策研究》等科研论文10余篇。其承担的上海市 2019 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指南项目《基于不同群体特征的全民参与生活垃圾管理系列科普课程与课件开发》,制作了垃圾分类系列科普教育课程课件5个课时,每课时均超过30分钟,总时长159分钟18秒;另外制作了1个短视频,时长为239秒。课件在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资源利用和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上海静安等官方公众号及环卫行业内专业平台等多个权威平台发布,科普内容得到行业内权威平台认可,相关部门组织了面向不同群体的科普活动50场。

仝光老师针对当前环境形势严峻,环卫车辆技术水平落后,环卫工人清扫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了一款无人扫路车,通过摄像头采集图像并进行路径规划,由车辆控制器来控制双电机驱动系统工作,从而实现自主导航和自主清扫的效果。无人扫路车可以顺利完成沿车道线自主行驶清扫的工作,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均十分出色。

任杰老师针对浮面垃圾特点和清捞要求,设计出了全新的漂浮垃圾自动收集与升降装置,用以完成井内浮面垃圾的收集清捞和运输,同时能规避现有螺旋输送装置的设备弊端。

连志刚老师开发设计了智能回收机设备及其附属软件产品。该项目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实现终端智能识别投放回收物、云端数据处理,通过信息推送App用户,完成终端回收机、回收机运营商、回收机提供商云端、用户App的闭环交互式管理。


加强过程管理,提升工作内涵

学校根据具体部位具体情况,建立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机制,通过生活垃圾分类配套设施改造,设置标准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配备规范便利的洗手装置;在宿舍和公共区域多点配备干湿分类容器、四分类收集容器等,最大程度方便师生。

建立垃圾源头减量工作机制,结合“光盘行动”,在食堂采购、储存、加工、烹饪、出售等各环节严格把控,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浪费,撤销校内路边垃圾桶(箱),以实际行动践行源头减量,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分拣机制,即由师生源头分拣、垃圾分类督导员二次分拣,提升垃圾分类纯净度。安排专人对生活垃圾投放、收集和运输环节进行监督登记,对校内垃圾短驳车辆或工具实行统一管理,杜绝混装混运,做到湿垃圾“日产日清”。对于暴露出的问题,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予以研究分析,或进行硬件改造,或开展针对性宣教,“软硬结合”,以求解决问题彻底有效。


 

临港校区垃圾投放点示意图


 

闵行校区垃圾投放点示意图


最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