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上海电机学院:拓展学校“朋友圈”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发布时间:2021-12-10 发布者:邱骋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61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任朝霞

“三年读研期间,我每时每刻都在见证着临港新片区的蓬勃发展,感谢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让我们有机会将个人的发展与新片区的发展相结合。”前不久,上海电机学院机械学院电气工程专业2019级研究生唐旭晖签约了心仪的企业,选择留在学校所在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就业。

“毕业生投身临港新片区等国家战略主战场的比例逐渐提高,2021届毕业生中有169人选择扎根临港,今年有意向的学生还要更多。”上海电机学院学工部部长尚海龙说。

近年来,上海电机学院将“服务毕业生在临港新片区就业”作为重要的就业质量提升目标,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依托临港管委会和产业区共享共通信息平台,不断吸引知名企业成为学校的“朋友圈”好友,通过产学融合、联合培养、共建基地等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创业引导,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坚守“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上海电机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九年超过95%,最近一项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整体满意度达到95.02%。机械学院院长刘军教授认为,这与学校植根企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分不开的。

如何培养出特色鲜明、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毕业生?上海电机学院每年都会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后表现的评价。

2015年调研时,企业提出,学校的毕业生在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等方面存在短板。围绕这些问题,学校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并与企业合作共建、协同育人。

学校与上海电气集团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实践产学研全方位、深层次、制度化合作的有效路径。聘任企业总工程师担任二级学院企业院长,“双院长”共同负责学院日常运行管理工作。由企业技术主管和二级学院专业负责人担任专业建设“双负责人”,将每门课程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机衔接,共同开发能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聘任企业高级人才担任学生的“校外导师”,强化学生实践认知及适应未来工作能力的培养。

在电气学院的培养方案中,约有1/4的教学环节由企业和二级学院共同合作完成,工程项目实验课程的所有案例也均来自企业。

“坚持产教融合,培养卓越的现场工程师”,校长胡晟这样概括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学校还主动适应上海高端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校企专家共同商讨重组学科知识体系,合作开设体现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发展趋势的跨学科通识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促进了高质量就业,也在实践中培育了学生的工匠精神。据了解,该校2021届毕业生服务国家重点建设领域、建设地区的人数占就业人数的75%以上,服务浦东“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产业发展战略以及临港自贸新片区“4+2+X”的前沿产业体系发展规划的毕业生占就业人数的近20%。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记者 任朝霞 12月8日电

链接:http://newapp.jyb.cn/app_pub/zixun/tuijian/202112/t20211208_62852.html?docId=62852

最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