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马克思主义学院“德育实践教室”唱响思政主旋律

发布时间:2020-04-13 发布者:邱骋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547

 “德育实践教室”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思政教育和德育实践的重要平台,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一个重要途径。自48日“红色经典电影观摩与交流会”团队率先开启线上活动以来,“德育实践教室”的各个团队以“德育为先”的理念为主线陆续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一院一品牌”的党建特色,成为“抗疫”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张靓丽名片。

※“疫情在,爱也在”——《情感面对面》团队开展线上直播辅导答疑

49日晚,“情感面对面”辅导团队由刘妤老师担当主播,学院的其他四位老师参加,开展线上辅导答疑,共吸引60多位同学参加。活动以“疫情在,爱也在”为主题,与学生一起讨论疫情期间对爱的感悟。这是“情感面对面”辅导团队组织的首次线上直播辅导答疑。直播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疫情期间感受到的大情小爱。有的同学被工作在一线的亲情感动了;有的同学被疫情中的爱情感动了;也有些同学参与志愿者活动,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抵抗一次次危难的勇气和力量来源于哪里;还有更多的同学感受到祖国对人民的大爱,感受到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在互动交流中,尹朝春老师建议大家要珍惜这由无数爱心构筑起立的安宁生活,提高自制力,提升学习的动力,尽快适应线上学习的节奏。邵长鹏老师及时回应了学生的提问,中国能在这次“疫情大考”中交出满意的答卷,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赵冰老师解答了同学的提问,他认为疫情对国际局势的影响非常大,目前经济展现了应对复杂严峻局面的强大韧性与活力,疫情对我们工业经济的影响是阶段性、可控的。黄志兰老师指导大家如何在疫情期间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应对疫情的能力。

同学们纷纷表示,疫情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爱,我们要不负青春,做有理想、有本领、担当的时代大学生





读原著,悟原理”——《马克思主义原著导读》团队的理论辅导

48日晚,《共产党宣言》导读的第一次活动正式开始。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石建水老师担当主播。27名学生参加了《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原理的相关内容研读活动。

石建水老师结合《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原理,就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有力的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进行了导读。同时指出,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展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加深的固有弊端和矛盾,显示了资本主义现代政治制度的僵化和劣质化。可以说,当前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与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等重大热点事件一样,继续佐证了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原理的正确性,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当代价值。

通过辅导交流,同学们表示,《共产党宣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科学地评价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在全世界取得胜利的趋势和规律。课后还要继续阅读《共产党宣言》,悟马克思主义原理,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分析现实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读经典,品书香”——《经典常谈读书会》团队的活动纪录

疫情期间,经典常谈读书的经典阅读活动并未中断,大家阅读经典的热情丝毫没有受到疫情的阻隔,通过钉钉会议的方式,延续线下经典读书活动的内容。

本学期仍然阅读古希腊悲剧,以欧里庇德斯的《安德洛玛克》为阅读和交流的重点。通过分角色朗读,大家交流对于悲剧人物、悲剧情节,以及古希腊历史与神话等内容的认识和看法,由此深化了对于古希腊悲剧的理解,提升了对于生活、人生意义、挫折、战争、灾难等问题的思考,加深了对于自由、公正的感悟。

在阅读及交流过程中,师生彼此尊重,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时不时在交流与争论中碰撞出点滴的思想火花。师生们纷纷表示,这是疫情期间难得的一种体验,定会将永生难忘。

※“新实践,新机制”——《共助成长实践教学研讨》团队的实践育人

共助成长实践教学研讨团队秉持公益理念,通过一系列特色实践活动,努力探索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打造实践育人新机制。本学期推出“共助成长.公益行动”辅导答疑活动,每周四晚上,团队指导老师与学生共聚线上辅导平台开展活动。活动开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答疑解惑;二是结合指导教师的专业背景,通过互动交流将社区中的抗疫小故事、依法抗疫以及围绕“疫情• 反思•生命”等开展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通过招募组成学生主持团队,由团队学生轮流主持每周的交流话题和后期活动的开展,并由指导老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辅导。

※“塑应用,展精彩”——《相约知性美》团队的辅导答疑

《相约知性美》团队在吕翠凤老师带领下,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塑造应用型人才的精彩人生”为主题的线上辅导答疑活动。吕老师以拥有知性美的人会有比较丰厚的知识底蕴,以及相应的文化气质和风格为引言,引出同学们积极而有序的思考和发言,同学们纷纷畅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车辆1912的艾承涛觉得知性是一种独有的气质,随和而不随便,内敛而不内向。同学们表示,知性是一种修养,优雅而不做作,自信而不自负;知性既学不来,也无法掩饰,是一种由纯天然的内涵而折射出的最个性的外透。

吕翠凤老师就“培养理工科学生的高雅气质”与“怎样才能成为高雅的人,怎样培养高雅气质?”等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统计1912的施扬威认为不论是气质还是风度的养成,都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追求高雅的生活,应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久而久之,自然会有种特别的魅力。参与网上互动的同学纷纷建言献策,让彼此都收获了培养知性魅力、自律精神和怎样在有限的大学时光完善自我的心得,对于“美”这个词的理解也越发灵活和包容。

通过互动交流,同学们对高雅气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自身气质提升充满了自信和感慨,坚信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为了成就更优秀、更有内涵的自己而努力奋斗!



谈爱国,献青春”——《马克思书房讲坛》团队的系列讲座

410日晚7点,由学校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电气学院承办的“勇担伟大复兴使命,绽放青春绚丽之花”系列主题团课开讲。第一讲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书房讲坛”宋洁老师主讲,以“爱国是青春的底色——从战‘疫’谈起”为主题展开空中讲堂。

当个人利益与爱国相矛盾时,我们该怎么办?围绕价值观的构建、难前有责两个方面展开话题,为更深刻了解新时代下的爱国主义,宋老师讲解了新、旧爱国主义的内涵,并结合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引导同学们对理性爱国进行分析,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好学业,并引导同学们将个人理想追求与对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

课后学生们反响热烈,纷纷写下课堂感言:

测控1811的朱婷婷说:在这场防控疫情的阻击战下,不少有志之士投身到抗疫队伍中去。即使我们没有强大的能力去直面迎击病毒,但始终怀着赤子之心,不论当下是幸福还是困难,我们与国家同在,携手前进。

新能源1912的徐成尧认为,在新时代的旗帜下,青年一代的我们应该有担当、有理想,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相信我们能够踏过苦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通过视频讲座,鼓励学生对如何理性爱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引导成为有思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面临疫情危机,我们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疫情过去,我们更将牢记战“疫”时的责任与义务,将这份历史使命继续连同个人理想向着似锦前程一起前进。



※“话初心,知使命”——《马克思书房讲坛》团队的云观一大活动

13日下午,《书房讲坛》团队的陈兰芝老师,组织60多位同学通过腾讯新闻直播,开展了“话初心、知使命,云观一大 ”活动。同学们跟随一大会址金牌讲解员李欣曈“云”观一大,探寻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起点。


在云观一大的过程中,同学们跟随主播的介绍,先后看到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青年杂志》创刊号、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刻的群雕等,这些馆藏体现着党诞生的艰辛历程。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发表感想:

测控1812沈依晨说,我看到了192011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内部理论刊物《共产党》月刊,这是中国产党诞生的一颗种子,如今这颗种子已经长成大树,坚强地带领人民共同抗击疫情。

测控1811朱婷婷说,追寻着一串串红色密码,追寻的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奋斗篇章。

德语1811郑淼玲说,我们接过的使命是不仅仅对党的忠诚和敬仰,还要让革命精神永存

机制1813黄汇远说,云观一大丰富了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对党的信念自动化1811侯兆同说,我们作为当代青年也一定要继承这红色精神,眼前的困难与过去的革命者的困难一比是多么不足一提,我们又怎么能不去努力奋斗。

软件1811张晶洁说,看到会址中仿制出来的会议的场景,提醒我们在和平年代更要牢牢地把艰苦奋斗的吃苦精神铭刻在心,跟随党的脚步,做新时代的青年。

测控1811陆秀楠说,正是《共产党宣言》这本朴素的小册子,深刻影响了一代进步青年的思想转变,我们应勿忘昨日苦难辉煌,无愧今日使命担当,不负明日复兴梦想

陈兰芝老师在参与直播互动时说,上海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剧变的历史见证者,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时局图是促发民族觉醒的警示钟,新文化呼唤新青年之奋进,《新青年》是理想的火种。

本次活动旨在感悟初心、铭记使命,了解上海的红色底蕴和上海建党的故事,以红色地域文化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实效性,在思政课程和地域文化结合上做出一定探索和思考。

通过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云观一大”是疫情防控期间的一次特殊教育,深受激励和鼓舞,博物馆陈列的不仅仅是回忆,而更多的是感悟初心、铭记使命,党的创建史更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榜样的力量,我们要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航海梦,强国梦”——《中国系列》课程团队开展的“云游中海博”活动

 “中国系列”课程利用区位优势,积极拓展学生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创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45日和12日“中国系列”课程组织学生参加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4月份举办的“云游中海博”线上直播活动。

观看第一次直播活动之后,有同学表示:“通过两位主持人的讲解,我了解到了我国航海的发展史,从独木舟到木船,上海独创的沙船,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以及水密隔舱技术等等。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可以媲美‘清明上河图’的‘大明混一图’,这一图纸的创作展示出当时航海的繁荣景象,画面上对每一处地方都描绘得十分细致,可见我国古代航海技术和航海探索的成就非同一般。我相信我国的航海技术会不断加强,这样才能更好地守卫宝贵的国土,让我们不再跟近代历史上那样受到其它国家的欺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国。”

观看第二次直播活动之后,有同学表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讲解员讲到的雪龙号破冰船,破冰船航行于南北两极,为我国极地科考团队提供了优秀的基础条件,有了破冰船才可能到达极地,在自然环境、能源探索、全球气候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研究,为人类更好的生产生活提供帮助。”也有同学表示:“我了解到了离我们学校不远的洋山深水港的发展,它的技术水平已经跻身世界前列。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很多方面发展都非常迅猛,我为我的国家感到自豪。”

后,《中国系列》课程团队还将开展“船舶馆和海员馆”和“军事航海馆、海事与海上安全馆”的直播活动。相信同学们会更多地收获古今航海知识,更多地了解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更加地坚定对现代中国光明未来的自信心,更好地为投身祖国建设事业作好自己的准备。


 “关注´热点´,学会理性思考” ——《社会热点面对面团队也将于本周三开展活动,到时会更多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新闻,并且能够用公正、客观的态度进行分析与解读。(刘妤、黄伟、石建水、吕翠凤、陆建松、陈兰芝、团委供稿)




最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