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临港校区文理楼228会议室举行了2017学术前沿讲座第一讲。主讲嘉宾为台湾辅英科技大学苏嘉宏教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何小刚院长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这样一个宏大的问题,苏嘉宏教授聚焦自己所居住的台南新港社苏厝甲,以当地盛行的“烧王船”活动,引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间信仰的相关讨论。
从台江内海的沧海桑田到荷兰殖民者建立的安平古堡和赤嵌楼,再到当地平铺族与汉人族群的融合,苏教授首先介绍了台南的历史地理概况,令听众初步建立起对台南的时空认知。接下来,苏教授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对苏厝甲三年一科王船醮仪的直接观察,指出很多仪式可以追溯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的军事和政治活动。比如,王船的三桅杆以及船员的编制,便是沿袭郑成功船队的传统。某些老村落保留的北极玄天上帝崇拜,实际上正是大陆地区的真武大帝信仰,而这种信仰的传承显然来自郑成功自大陆携带来台的部属及其后裔。
不同于一般学者“局外人”和“旁观者”的身份,苏教授本人是当地庙会的主事(主祭官)之一,特殊的经历使他对民间信仰这种“非制度化宗教”在社会动员和身份认同上的巨大能量深有体会,并进而揭示出宗教与台湾当代政治的内在关联。在梳理了台湾宗教的基本情况后,他指出,前述民间信仰以及一九四九年随国民政府迁台的外省教会是中国国民党等蓝营的主要社会根基,而源于日据时期的长老教会则是民进党等绿营的忠实支持者,同时也是民进党构建所谓“本土史观”的重要原点,双方的宗教矛盾成为影响台湾当代政治变迁的长期(隐性)因素。不过,苏教授亦不忘提醒大家,媒体操弄和行为艺术等短期(显性)因素对台湾政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并以“陈水扁特赦事件”和“周子瑜事件”为例作了阐释。
最后,苏教授总结了今天的讲座,认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台湾问题的妥善解决,除了寄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外,法制化进程的有益探索也应得到重视。
讲座结束后,马院教师围绕网络时代宗教的传播发展、台湾近期舆情变化等问题同苏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张鑫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