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生活】与时代同行 ——上海电机学院党建创新轨迹

发布时间:2012-11-08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人员机构 浏览次数:315

本刊记者  鲍伊琳

 

 党建求创新,才能更富生命力,更具吸引力。如何在第一时间培养、发展学生党员?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入党前、入党时和入党后的教育,实现大学生党员组织入党和思想入党的统一?如何把组织生活办成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上海电机学院近年来在高校党建创新上的探索与实践,成效显著,好评不断。

 

  

  支部建在专业上

 上海电机学院的机械学院打破了教师、学生党员“各自为政”的传统组织设置模式,从2010年3月开始,尝试以专业为单位,建立了4个党支部,从而改变了以往学生党建工作由辅导员、班主任“单兵作战”的被动局面。

 按教师、学生党员分别独立设置党支部,这是目前高校比较通行的一种做法。机械学院党总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这种传统的划分有不少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地方。比如,在学生党员培养、发展上,教师党员所起的作用很小,评价也不尽全面;而且,选拔周期也比较长,至少需要一个学期以上。“以专业划分党支部的优势之一在于,当新生跨入大学校门时,党支部就可以及时发现、培养。教师党员可以从上第一堂课开始,就及时向学生传播党的知识,告诉他们为何要入党,并把表现好的学生及时推荐给党支部。”学院第一党支部书记刘博敏说。

 从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那一刻,机械学院第一党支部就选派党员教师作为学生的培养联系人,负责向党组织介绍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本情况、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志愿等,并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意见。党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宣传党的政治主张,使他们自觉端正入党动机,有效地解决考察培养工作人手不够的问题。机械学院第一党支部在2010年党员教师共有10人,累计培养发展学生党员30余人。

 

 “6+4+2”模式

 加强组织生活设计

 2011年年初,学校党委推出“6+4+2”的组织生活模式——党员组织生活设计从党支部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每月1次、全年不少于12次的组织生活,按照“6+4+2”的方式进行系统设计和全面策划。

 “6”即6个(次)规定动作,体现党委、党总支对党支部党员组织生活的共性要求;“4”即4个(次)自选动作,体现党支部党员组织生活的个性需要;“2”代表学校召开的1次全校党员大会和各党总支召开的1次总支党员大会。

 “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的党员组织生活模式,真正做到了“受欢迎、起作用、有实效”。“规定动作”内容有本单位的形势任务通报、党团共建活动、帮困助学、服务群众等,发扬党内民主、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的带头、带动作用;“自选动作”内容包括学术讲座、考察学习、岗位竞赛等,提高党员的业务水平和参与意识,更好地服务学生,促进支部工作。

 

 发挥网络优势,

 开展网上组织生活

 在大学校园中,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青年学生中的战斗堡垒,对宣传、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障教学、科研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怎样的形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党支部的作用呢?党组织生活是最好且最有效的载体,而网络成为了载体中的“载体”。

 电气学院党总支学生党支部设计建立了网页精致、形式新颖、可观性强的“红色网站”,利用图片、视频、学习资料等举办“网上党校”,创设光辉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园地、党建论坛等栏目,开展网上征文、讨论,组织开展了生动活泼的网上组织生活。大四学生党员忙于毕业设计和寻找工作,为此,学生党支部在网上开设QQ群、飞信,及时发布党建信息,交流思想答疑解惑,缓解心理压力,传递就业信息,为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

 网络的互动性和快速性,为大学生党建搭建起无形无限的平台,如今,学生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及时感受到党的关怀,听从组织的召唤。

最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