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上海电机学院的学子们带着求知的热忱和探索的勇气,奔赴全球美国、日本、芬兰、法国、匈牙利等多个国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海外访学交流活动。75名本科生参加的项目有美国北爱荷华大学项目、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暑期课程项目、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人工智能与商业创新”项目、日本和歌山工业高等专门学校短期交流项目、芬兰奥卢大学创业与商业项目、法国ESTIA智能工业研学项目、布达佩斯城市大学夏校交流项目等。这些项目是我校贯彻落实“扎根临港、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球先进制造业”办学定位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双培养主体、双教师队伍、双能力培养、双学习场景、双证书认证、双发展通道”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海外研修,同学们不仅拓宽了国际视野,更提升了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跨文化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为成长为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扎根工程实践和生产一线的卓越工程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美国访学方面,本次暑期交流共计11名学生参加,分别前往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和北爱荷华大学进行暑期交流。南加州大学“人工智能与商业创新”项目以AI驱动商业创新为核心,学生系统学习人工智能在多个商业领域的应用,并通过设计思维工作坊、实地访谈和路演竞赛等形式,全面提升商业方案设计与团队协作能力。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项目通过口语交流、Python编程和学术写作等课程,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与编程基础,参观NASA航天中心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对智能技术应用的兴趣。该项目有效提升了学生作为国际化工程师所必备的语言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其在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领域的专业发展提供硬实力支撑。
日本访学方面,6名学生赴和歌山工业高等专门学校开展短期交流。项目涵盖电气工程与智能制造、化学与生物实验等专业课程,课程设置涵盖语言文化互鉴、专业实践探究与文化体验三大板块,更有茶道、友禅染、纪州夜光壳抛光等传统文化体验。学生还参访了花王环保工厂,深入理解精益制造与环保技术。学生们在深度互动中拓宽了国际视野,在对比思辨中深化了对专业领域的认知。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了“匠人精神”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更是我校“产教联合体培养机制”在国际层面的成功延伸。
芬兰访学方面,2名学生参与奥卢大学创业与商业项目。项目内容包括创新模式讲座、当地知名游戏企业FingerSoft参访、赫尔辛基设计博物馆参观及“电子爱沙尼亚”数字化主题讲座,学生还在塔林完成小组展示与证书颁发。通过体验北欧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数字化建设,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国际视野与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其未来成为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奠定软实力基础。
法国访学方面,3名学生参加ESTIA智能工业研学项目,重点学习智能产品设计全流程,包括需求分析、3D建模与打印,并亲手制作智能杯垫。项目还安排学生感受比亚里茨海滨文化、图卢兹航空航天产业及巴黎艺术氛围。通过跨界学习与实践,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学生们也借此感悟出不一样的哲理。跨界不是“补齐短板”,而是用自己的长板连接新的领域,此次项目很好地践行学校了“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培养目标,彰显了“双学习场景”和“双能力培养”在跨学科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匈牙利访学方面,5名学生赴布达佩斯城市大学参加夏校交流。项目以欧洲城市、历史与文化课程为核心,由资深教师引导同学们深入探讨中欧文化。课余时间项目同学参访圣伊什特万圣殿、渔人堡等文化地标,体验多瑙河夜游等文化活动。此次项目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跨文化理解能力,学生们意识到有效的沟通是团队协作的基石,对于未来在生产一线从事项目管理、国际技术协作的“现场工程师”而言,这种能够理解、尊重并融合不同文化背景的“软实力”,与其专业技术“硬实力”同等重要。
2025年暑期学生出国交流项目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更全面提升了其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跨文化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是我校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在国际舞台上的生动实践。学校将继续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拓展优质海外合作项目,为培养服务全球先进制造业的卓越现场工程师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为区域产业升级和全球制造业发展贡献电机智慧与电机力量。(供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