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发布时间:2024-05-08 发布者:潘帅豪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11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教研室,无论在学期中还是在假期中,这样一幅画面总是浮现在张旭老师的脑海中:20193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张老师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时刻将总书记的嘱托铭记心中,将铸魂育人内化为教育行动的自觉,如折射出太阳光辉的水滴一般,引领新时代电机青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挺膺担当。


牢记嘱托,铸魂育人

老师经过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十年在南京大学历史系的学习和研究之后,进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主要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还承担四史思政选修课中的党史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中的《中国装备中国制慧教学。从教十五年来,老师一直以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要求自己,带领学生学习党史、国史,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与现实,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结合我校培养卓越现场工程师的全国示范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老师还致力于启发学生的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

张老师深信,历史从来就不是象牙塔里的学问、不是高头讲章,而是服务于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清醒剂、营养剂,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因此,她一直致力于更高效地发挥历史的育人功能,一方面在政治认同坚定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信心,另一方面精神陶冶弘扬和践行优良传统,给学生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正是这样的理想,敦促张老师每天都以最坚定的信念和最饱满的热情走上思政课的讲台,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张老师作为课程负责人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获得上海高校思政课“金课”称号,她本人也获得“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支持计划”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称号。以上两项荣誉,在学校历史上都属首次。



最大程度发挥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受激励的张旭老师在“纲要”课教学中,一直积极探索新理论、新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面对大学生历史观、党史观现状,张老师明确了正确历史观、党史观教育的方法论、内容和策略——即在方法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在内容上选择和提炼近代以来尤其是百年党史的非凡历程、伟大贡献和精神谱系,在系统方案和实操策略上切实对大学生的历史党史观实现匡正与拔升。

在教学实践上,张老师在方法、内容和策略三方面实现了创新。在方法层面,张老师牢牢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把历史事件和人物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秉持“大历史观”——中国历史的长时段世界历史的宽视野,立足新时代,把历史与现实、史实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在内容层面,张老师敬畏和尊重党史,正确讲述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及其重要意义,着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调整教学偏倚,将改革开放作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来讲述,同时优化教学框架,将重心切实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发展和进入新时代上。在策略层面,张老师更深广地采用“互联网+”教育模式,高效使用新媒体,打造引领导向的线上意见领袖,不断更新内容、优化程序,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探索德育实践新模式,同时善用“大思政课”,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思政课讲台上磨砺了十五年之后,张老师的教学能力日臻完善教学水平得到学生、师长、督导、同行和竞赛评委的普遍肯定多次获得校内外的教学科研奖项包括上海市第二届女性教育教学能力评选“十佳教学能手”称号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比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组二等奖教师教学法比赛一等奖微课教学竞赛三等奖校“教学优秀奖”等。此外,张老师已完成上海市教委“阳光计划”项目和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并在核心期刊、省级刊物和校内刊物上发表教研和科研论文篇,出版著作和译作

  

 

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提出的要求是“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张老师看来,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并不是要把课讲成简单的政治宣传,而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为此,在“纲要”课教学中,张老师一直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所谓“晓之以理”,就是透过历史表象看到更深层的历史内涵,在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的多维视野中,讲清楚历史和人民怎样做出“四个选择”所谓“动之以情”,就是在自己“有信仰”的基础上,将信仰以共情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正如张老师在课程团队集体备课中经常说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对课程内容“了然于胸、运用自如、深入浅出、入脑入心”,必须做到讲史和讲理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传统和创新相统一,思政课才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张老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方面取得了实效学生普遍反映,我们学校的“纲要”课令人耳目一新,“革命火种的炽热,已将我们的思维火花点亮”。有学生说,以前只听说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上了“纲要”课后终于真正理解了为什么“强国复兴有我”,从而自觉地将自身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还有学生说,已做好准备,毕业后就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张老师还记得,她的一位学生,虽然学的是纯工科专业,却对历史学科有着异常热烈的喜爱。两年间,师生间一次次交流,一次次解惑、一次次鼓励,终于帮助他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当学生第一时间将录取通知书发给张老师看并真诚道谢时,双方都坚信,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张老师还记得,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时,她曾带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学生们纷纷发送弹幕表达感慨。看到刷屏的“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先烈与青山同在”“救亡图存、探索真理”都来自上海电机学院时,师生的爱国、爱党、爱校情怀都得到了升华。

  

 

张老师还记得,在一次答疑辅导举办“红色经典电影赏析”时,她和学生们一起观看了反映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研制艰辛历程的《横空出世》。电影放映完毕后,大家一直讨论到深夜,从原子弹讨论到大飞机C919,讨论到航空母舰,讨论到“长征”火箭、讨论到“神舟”飞船、讨论到“探月”工程,学生们感叹道,“以前觉得国家栋梁、英雄功臣都是很遥远的事情,跟我毫无关系,现在突然意识到,国家栋梁、英雄功臣,也可能就是我!”的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的:“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国家栋梁、英雄功臣


最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