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年庆:做一颗传播科技的种子

发布时间:2022-08-12 发布者:潘帅豪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92

黄年庆,是机械学院机制1814班毕业生,就职于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 “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更多优异的成绩,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做一束热心科创的灯火


科创对于黄年庆来说,是大学四年以来最感兴趣的事情。大一刚进入学校,在上专业导论课中,他了解到了由学校于忠海教授团队发起的大学生创新集训队。成功进入小平科技创新集训队后,他便申请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向集训队里经验老道的学长学姐们学习,学习他们是如何做科创项目的。

当然,刚开始并不会一帆风顺,他也经常遇到不会不懂的地方,有时候也会无从下手。遇到这种情况,他的法宝就是“多看”。于是他便出现在了各大比赛的后援团队当中,在“挑战杯”“创造杯”“机械工程大赛”和各大创新创业论坛分享会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这些场合,他不仅看到了学校参赛学生的优秀作品,还看到了上海其他高校的佳作。比赛中有太多优秀作品,一时之间看不完、吃不透怎么办?他有自己的小妙招——他会在现场拍一些较为感兴趣与专业相关的项目,回去之后,再细细地揣摩学习。




做一条不断前行的小舟


对黄年庆来说,学习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所在的科创项目小组有个很好的习惯,每周会固定一个时间段开小组讨论会,汇报上一周的任务完成情况,每个人都有专门配备的笔记本来记录模块任务流程,是否完成以及下一阶段的任务一目了然。这样的流程管理模式不仅是做项目的好帮手,在学习上也是屡试不爽。

黄年庆认为,参加创新活动要有信心、有热情、有韧劲、能吃苦耐劳,学习能力要强,坚持长期主义精神,还要有所专长,要从项目经历中去养成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有一次,小组成员们突然接收到“挑战杯”决赛答辩的通知。那是在疫情期间,团队成员都隔离在家,设备在学校,他们不仅要准备调试设备、还要磨合团队答辩,所幸的是团队成员都非常默契,分工明确,毫无怨言,一遍遍地磨答辩材料,在学校的帮助下,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做一颗传播科技的种子


在课余时间,除了科创以外,黄年庆最大的爱好就是参与志愿者活动,成为了上海“小科豆”科技志愿者服务团队的一员。“小科豆”志愿服务团队是由临港和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联合成立的一支面向上海高校、中学、社区招募志愿者,面向上海市各大社区、共享空间等社会服务场所和活动广泛开展科技志愿活动的队伍,主要面向青少年开展数字化科普,包含无人机、循迹小车、智能垃圾桶等数字化科普场景的编程等。

每周六去到首府社区服务中心担任科普老师,是黄年庆始终坚持的一件事情。有一次,面对浦东电视台记者的采访,他所带的孩子们拿着自己动手组装以及编程的实验成果,非常自豪地展示给记者。其中有一个每周都会从市区来回将近两小时上课的学生,让黄年庆印象深刻,在课程结束时,学生问他:“黄老师,你下次什么时候再开课,我还要来,下次开课一定要告诉我。”与孩子们这般如此纯真的感情交流更加坚定了继续承担起“小科豆”这一角色的信心,去做一颗传播科技的种子!“我想,这就是作为‘小科豆’的真正涵义所在。”



回望大学四年走过的道路,他觉得,大学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更多优异的成绩,才能创造更美好的将来。他相信我们都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时间还在继续,生活还在进行,他会依然拼搏并且努力着,不断地提高,不停地挑战!


黄年庆本科期间部分获奖:

获各类奖学金23次;

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

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

获第十七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上海赛区一等奖;

获第九届上海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二等奖;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3篇、参与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项。


(来源:机械学院  撰稿:潘帅豪)


最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