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新工科”人才培养有了新模式,“双线复合”互融互通!

发布时间:2018-04-25 发布者:邱骋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927

作者:董川峰 时间:2018-04-19 

智能制造对新工科人才新要求,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迫切需求。今天,在上海电机学院举办的“新经济时代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研讨会”上,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陈晓明主任指出新经济发展给智能制造和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同时,人才需求呈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人才需求层次出现高移,人才培养规格更加高端化。应用型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即要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又要着力促进行业和院校自身发展。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认定612个项目为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最新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其中,提出要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 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 X”复合特色专业、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

地处临港的应用技术高校上海电机学院通过对中船重工、中国商飞、上海临港、上海电气、上海汽车等先进制造企业的深度调研发现,智能制造与传统制造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生产方式由批量大的单一生产向大规模的个性化智能生产转变;生产过程由工作界线分明的工程层面、技术层面和技能层面向界限模糊、层面相互融合、高新技术交叉运用的方式转变等。

电机学院副校长李晓军说,产业的发展体现在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上,而当前工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大多以传统的学科知识架构为主,专业区分过于细化,跨学科的课程体系相对缺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先进制造技术兼通的人才匮乏,跟不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需求。

“智能制造是新工科建设的主阵地,但同时智能制造对新工科人才也提出了新要求。”李晓军提出,新工科可从“双线复合”互融互通、“三项机制”监控人才培养质量。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的陈明副院长将智能制造从人工智能这一新的视角来解读,构建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模型,并以课程体系来支撑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实现。

最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