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我愿做个追求极致的人

发布时间:2016-08-28 发布者:潘帅豪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1855

初识王志刚老师,是在2015年5月15日的启东—上海地区高校产学研洽谈会上。当时,我是随学校科研处去校企合作一线“体验生活”。午饭的时候王老师来晚了,说是到企业商谈项目了。由于校企双方有合作意向的项目不多,他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心想:这个人看上去很踏实,应该能做成事。近日,我获悉他的“工业网络集成控制技术项目”在“第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这个喜讯果真证明了我的判断,不禁心里又多了一层喜悦。

当我如约来到工业技术中心214实验室采访王志刚老师时,他正在指导即将参加“第五届上海市大学生工业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同学们。

因为不再陌生,我便直奔主题去了……


  

参赛获奖,只是刚起步

  

谈起参赛获奖,王老师回忆起在参赛项目答辩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吴澄教授推心置腹地对他说的一段话:

“你已经抓住了时代发展的脉络,但还只是刚刚起了个步。现在的‘工业4.0’和‘中国智造2025’极其需要你们这样的老师,来教导学生去掌握基础知识,从而真正推动新技术的发展。希望你继续努力,要把基础做好做精做扎实!”

王老师谦虚地说,在工业网络方面他的确只是刚起步,但是参加比赛确实考验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开拓了思维,更提高了创新意识。

“第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历时近半年,来自全国各地400多所高校的优秀教师参与了此次比赛,竞争异常激烈。大赛强调除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外,教师必须凭借自已的能力,不依靠学生或他人的力量,独立动手完成竞赛项目。大赛旨在通过创新设计、开发和实施,考核教师的工程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王老师凭借个人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一场又一场比赛中过关斩将,挺进决赛。王老师之所以能够获奖,一方面是他自主设计的“工业网络集成控制技术”这套教学实验系统,被与会专家评定为,具有教学实验使用价值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新创意,能覆盖多门课程、多个知识领域的知识点,并且与国家政策所提出的“工业4.0”和“中国智造2025”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他能根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在比赛现场的设备上熟练操作,顺利实现自己提交的参赛任务书上的功能。

王老师说,虽然此次竞赛获奖只是朝着“工业4.0”迈出的一小步,但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技术发展目标,即工业控制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他会不断努力,争取为我校大学生创新教育贡献更大的力量。

 

追求极致, 永远在路上

  

“凡事要认真思考,然后再总结归纳,最后把这件事做到极致,一定要做到极致!”这是多年前王志刚老师曾经看到的媒体报道的一位中学特级教师说的话,这句话给王老师很大启发:“是啊,如果我一直坚持做一件事,还怕不能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吗?如果别人不承认自己,也不要怪他们,那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从此,他决定静下心来,在设备应用方面追求极致。

自1999年开始在电气学院工作,王老师从实验员到实验室主任,一直从事实验教学和实验设备维护工作。他在教学过程中喜欢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并对那些容易操作失误或遗漏的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应用在下次的教学中,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如,学生烧毁实验设备,有的原因是实验指示不清,有的是学生操作不当。为了避免再发生设备损坏,王老师每次都要先给学生讲清楚怎么做实验,怎么规范使用设备。然后,他就观看和检查学生的实验,及时指导他们的操作。在设备维护过程中他喜欢刨根问底,仔细研究设备,对经常容易损坏的设备和器件设想出了很多改造的方法。另外,学校买进的新设备,有的是通用性的,它可能适合像上海交大一类的高校使用,但并不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这时,他就会在设备上增加特定的功能模块,或者修改特定的元器件,一定要开发出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实验设备。正是因为长期坚持这一做法,2015年他在工业技术中心的“创新实践平台”上开发出了“西门子工业网络实验设备”。该设备从设计思路的成立、设备的选型、设备的安装调试都是他亲自操作。他喜欢自己去摸索设备该装几颗螺丝、该接几根线,等等,他觉得这些通过自己动手弄清楚的问题,对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指导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都非常有帮助。

为了追求极致,王老师热衷学习新技术。除了收集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以外,他还抓住机会向他人学习。在电气学院工业控制网络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在设备到场进入调试的半个月内,他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总是在实验室里和现场工程师一起调试设备,有什么问题马上问工程师,并主动要求自己来完成了许多操作调试。在调试完成后,现场工程师对王老师说:“我还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的老师,也逼得我再一次深入了解了这套设备。”这段时间的现场实践工作,奠定了他的工业网络新技术的基础,使他对工业网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工业网络集成控制技术”能够在“第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上获奖,实实在在地印证了“功夫不负有心人”!

现在,王老师在工业技术中心的创新教育科。2014年学校支持工业中心成立了“创新实践平台”,王老师就负责平台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14年我校学生获得“第四届上海市大学生工业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2015年王老师申请到了上海市教委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项目。王老师一再强调,由于工业技术中心的领导和同事的鼓励和支持,他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比如,参加相关技术的培训、找校内专家把关指导、购买竞赛相关仪器设备、加工相关零部件,等等。他说因为有这样的团队,他应该更加努力,争取在今后取得更好的成绩。

追求极致的人是辛苦的、寂寞的,但也是快乐的、可敬的!

王志刚老师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最新导读